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能力培养分析 胡丽萍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胡丽萍
[导读]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主要为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帮助初中生扎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改进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温州市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  胡丽萍     325016

摘要: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主要为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帮助初中生扎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改进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传授学生更多的学习方式,并且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合理分析,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成效,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数学应用题理解的过程。应用题在考试的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题型,每个应用题的分数都比较高,并且在数学考试中几乎每次考试都能够遇到。在初中阶段,中考是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最高目标。在中考数学的试卷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与数学因素相关的中考题,这些中考应用题往往都比较贴近生活。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会需要用到很多的应用题知识,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中考当中得到好分数,数学教师应该解决好学生的应用问题。
        一、初中生在解决应用题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一)不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在中学阶段,应用题的题干比较长,因此学生在读应用题的题干时往往会遇到不理解应用题题意的问题,这就导致初中生在解决应用题过程中并不能够进行很好的解答。由于部分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这就导致有学生在阅读应用题的题干时难以理解题意。由于不能读懂整个应用题讲的是什么,在进行作答的过程当中,也就不能够找准应用题的作答要点,这就导致初中生在应用题这一题型中失分较多。
        (二)存在着恐惧心理
        很多初中生看到应用题较长的题干时,往往在心中都会产生恐惧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想去阅读文字,他们认为阅读文字是浪费时间的行为,长此以往,当看到这些应用题时就会产生厌恶的心理。由于有抵触心理,因此在面对很多简单的应用题时,学生也不能够进行很好的解答。
        学生对应用题存在着恐惧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是因为应用题这种题型较难。很多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无法完全做对,而且他们抗挫折能力比较弱,在面对应用题时会害怕自己再次出错,因此便不敢去做应用题。长此以往,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不但得不到有效提高,反而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退化的现象。
        (三)对应用题的题型掌握程度较浅
        应用题的题型分为很多种,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所有的应用题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每一种应用题都有相应的不同的解法,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住其中的解法,因此在面对应用题时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很多学生仅仅从表面上掌握了有关应用题的知识,但在面对稍有深度的应用题时就会存在不同的疑问。对应用题的题型掌握程度较浅是阻碍学生解决应用题的一座大山。由于应用题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理解能力,而很多学生往往并不愿意去理解应用题背后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不能把题目中的文字转化为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并不能够掌握应用题的解法。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分析
        (一)根据不同的题型,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的应用题有着多种题型:第一种常见的题型是行程与工程问题。


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可以运用作图法来进行解决。工程应用问题主要用数学原理和知识进行解决,作图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第二类常见的数学问题是生产问题,生产问题主要包括计算产值、用量和调配等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一定要熟悉公式,如销售总额等于单价乘以销售量,这些有关生产方面的公式一定要进行记忆。第三类数学问题是营销类问题,这种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掌握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对应用题做出解答。第四类常见的数学问题指的是图像和信息问题,其中函数图像和几何图形问题十分常见,学生应利用方程几何知识和函数等有关方面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解决图像和信息问题。
        (二)多次阅读题干,圈点关键词
        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勾画关键词是很好的一种方法。有很多应用题的题干较长,甚至达到了8到10行,如果学生只是匆匆忙忙地读了题干,之后并不会对题干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更别说去解答应用题。因此,学生在做数学应用题时应该对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标画,利用这些关键词去提炼有关的数学知识,并通过这种方式对整个数学题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快速找到题干当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使自身的解题速度加快,避免因为不懂应用题的题意而出现不能做出题的现象。
        (三)仔细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由于应用题的类型较多,学生并不能做到对每一个应用题都胸有成竹,因此,学生应该针对自身没有把握的应用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出自身对应用题的看法,久而久之,形成自身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在面对同一个应用题时,很多学生会有很多不同的思路,通过与同学进行交流,能够收获更多有关应用题的解题知识,丰富自身的数学思想提高自身对应用题的掌握能力,获得不一样的解题思路和不同的应用题解题方法。因此,在初中应用题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应该多进行讨论交流,不断完善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树立数学思想。
        三、加强学生文字图形转化为符号语言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很多,这就需要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语言。很多学生在面对篇幅较长的应用题时,没有将其转化为符号语言的能力。符号语言可以使学生对文字背后的数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化被动为主动,化未知为已知。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看懂文字语言,但是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独特性,运用符号语言时会更加简洁明确,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知道数学知识。符号语言对应用题来说有着高度抽象性,有的应用题会用文字语言进行叙述,但由于文字语言太过繁杂,学生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耐烦的现象。在这时,学生就可以将这些应用题简化为符号语言或者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是较为简便的语言方式。通过这样的语言方式,学生能够将数学问题简化为数学模型,在一定的数学模型中进行解答。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自身对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四、结语
        数学应用题的灵活性较强,很多应用题存在着多种解法,同时也有很多应用题并不能够用常规的方法进行解决,而需要选择捷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解题技巧的传授时,一定要面面俱到,确保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应用题的类型属性。此外,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通过归纳解决应用题的技巧,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自身对于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雷娜,王玉付.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J].华夏教师,2019(12).
[2]尚积习.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3).
[3]邓文忠.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刍议[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