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秋萍 指导老师 罗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李秋萍 指导老师 罗晶
[导读] 本文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导致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讨论。对如何做好心理辅导教育工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并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武冈市大甸镇中心幼儿园  李秋萍     指导老师  罗晶    422400

【摘要】本文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导致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讨论。对如何做好心理辅导教育工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并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引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要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保障其心理健康成为了我国基层教育事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通过农对村农留村守留儿守童儿的童主的要调心查理研问究题显示,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多数的留守儿童会表现出性格孤僻、胆小、缺乏安全感、抑郁、敏感、容易出现过激情绪等心理问题。留守儿心理问题在具体行为上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存在着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甚至逃学等情况。
        (2)心理承受能力差: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够正确对待教师、家长的批评,当遇到困难时往往会表现出退缩、逃避等行为。
        (3)人际交往能力差:部分留守儿童在与其他孩子相处时会表现得寡言少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儿童还会出现任性、敌对甚至语言或者动作上的攻击性、报复性行为。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等进行分析后,发现影响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个人因素影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等方面。由于男孩与女孩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其面对同一的情况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思维,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呈现出了一定的性别特点。例如,留守儿童中其中男孩相较于女孩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而女生则更容易因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焦虑、恐惧、自责等心理。其次,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了解的事物越来越多,会使其在社会适应性、人际关系处理以及情绪控制等方面出现一定改善。不过,也有部分儿童会因年龄的增长而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导致心理不平衡、焦虑、抑郁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提高。
        2.2家庭因素导致留守儿童产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可以从留守时间以及当前监护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与父母长期的分离是留守儿童的最主要的特征,父母离开孩子的时间以及与孩子的联系频率会对其心理问题的产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较于留守时间较短的儿童,随着留守时间的增长其心理健康水平会出现明显的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此外,在相同留守时间下,与父母保持着较高的联系频率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反而明显降低。提示儿童留守时间的长短对于其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加强与父母的联系、沟通可以有效的降低心理问题的出现的几率。其次,留守儿童与父母分别后,其监护责任大多落在长辈的身上。然而由于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通常通常不高,在教育方式上较为落后,教育能力较差,从而导致了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相关研究显示,父母双方均离开并交由长辈监护的留守儿童,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要高于父母仅离开一方的留守儿童。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父母仅离开一方的留守儿童中,监护人为母亲时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较监护人为父亲时显著降低。
        3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3.1从学校教育入手进行干预学校作为儿童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之一,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干预效果。因此,学校必须要提高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其健康成长。首先,教师要积极与幼儿进行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班级氛围。其次,要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等方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3.2加强与儿童家庭的合作教育家庭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因此,从家庭方面入手,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合作教育是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最主要途径。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向其宣传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务工的次数、时间及人数,增加与儿童的联系频率,多给予儿童一些陪伴和关爱。同时还要对其父母以及监护人的教育方法进行指导,既不过于放纵,也不过分干预,以鼓励和理解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3.3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实践本院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时,采取每月进行1次心理健康调查的形式,调查以较为隐蔽、容易被幼儿接受的方式进行,如教师讲述故事让学生进行评论、通过幼儿对图形的反应来进行调查等。针对存在着一定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一方面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意识,使其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则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主要包括:(1)合作性活动。鼓励儿童积极参加并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合作,既可以丰富其精神世界,又能够使其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合作、交流、交际的乐趣,促进其全面发展。(2)挑战性、竞技性的活动。对幼儿应对压力、挫折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在面对困难时不会一味的退缩、逃避,而是克服心理压力,逐渐形成强大的内心。(3)亲子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拉近其与孩子的距离,进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4综上结所语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在。针对造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工作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钱保会.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2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