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高段假期实践性作业设计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吴波
[导读]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相应的学习阶段,逐步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成长以及满足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仅包含知识与能力,还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核心素养下布置语文实践性作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而开展的相关体验活动。活动形式多样而富有变化,能够吸引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感官地积极参与,充分展现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形成知识结构。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实验小学  吴波

【摘要】核心素养指学生在相应的学习阶段,逐步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成长以及满足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仅包含知识与能力,还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核心素养下布置语文实践性作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而开展的相关体验活动。活动形式多样而富有变化,能够吸引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感官地积极参与,充分展现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形成知识结构。
【关键词】语文实践性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在课内也在课外,而学生在假期生活中拥有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可能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法提供的,也是短期内无法领悟和践行的。因此在假期作业中应该尽可能体现出人本性、实践性、探究性,而不是只考虑应试训练。在语文假期作业设计的形式上和内容上也要多样化,以各类情境为依托,开展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情怀,有人生追求,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愿意做有意义的事。
        一、基于学科教材,搭建学习桥梁
        2019年秋季学期起,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使用,教师要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学习活动的关系,笔者基于语文五、六年级统编教材,梳理教材内容,尝试设置实践性作业,搭建课内外学习桥梁,为学生开展实践性作业提供保障。流程如下:(1)利用双休日等短假期,以作业单形式布置实践性作业;(2)学生自主思考、分工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交流经验;(3)学生进行实践活动;(4)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学习的成果,鼓励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充分展示实践性作业的成果。

         

           二、继承传统文化,丰富节假日内涵
        传统节假日为语文实践作业的布置提供了丰富的情境,传统节假日的作业要求内容丰富多彩,格式多种多样,既要与节日相结合,促进学生去了解传统节日,又要通过传统节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作业应与节日生活紧密联系,关注体验式、实践式作业。针对每一个传统节日,找准切入点设计不同专题的作业。比如说,清明节假期作业——“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端午节假期作业——“只要行,就必抵达”;中秋节假期作业——“月是故乡明”;国庆节假期作业——“我和我的祖国”。
        以清明节假期作业为例,要求:用相机捕捉春的气息,用文字点缀春的生机。任选角度,拍摄一张“春”的照片,并在旁边附上文字,文字可以是小诗,可以是散文。照片粘在 A4 纸上,文字直接写在上面,版面样式自己设计。同学间互评展示。
        专题作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传统节日的情境,而这个情境便是生活。专题把纷杂的作业栏目用一条明晰的主线串联起来,便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这种专题作业的形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营造家庭氛围,促进责任感提升
        学生在假期期间,暂时告别了两点一线读书生活,与家中的亲人全天候相处。在与亲人的频繁互动中,蕴藏着言语的奥秘。如设计家庭财务小当家作业,学生参与记账,填写家庭财务报表,记录每日财务总结,每周财务总结,并在家长面前汇报,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孩子明白交流的重要性,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如设计家庭会议室作业,让孩子主持,深度参与进来,明确他在家庭中的地位,激发他的家庭责任感。如设计亲子运动作业,与家长同看一场比赛,学习电视评论员的精彩点评,进行讲解,在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促进表达的提升。


        四、走进社会情境,优化学习资源
        社会情境,是学生短暂脱离校园生活后所要面临的最重要生活情境,学生在假期期间还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丰富多样的街头美食、精彩纷呈的电影,体验难忘的外出旅程等,这些与更多人接触的社会情境,蕴藏着无尽的语文学习资源。
      (一)美化社会,我是走街串巷找茬人
        随着广告和宣传意识的浓烈,街头汉字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了。广告设计越来越好看了,字体设计越来越美观了,内容宣传越来越丰富了,然而也出现了“错别字连篇”的尴尬,无论是商家手写的广告,还是企业印刷的横幅,亦或是门头店招都出现了汉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布置“找茬”任务,让学习汉字换了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净化了街头汉字文化,可以促进汉字的使用规范化,十分有意义。

  
        (二)优化网络,我是央视节目点评员
        学生在假期接触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机会大大增加。《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国家宝藏》《开学第一课》等多档央视节目,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融入节目的主题,赢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重认可,给屏幕前的小学生,贴近文化领悟中国精神的良机,能拥有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学生可利用假期,选择其中一档节目观看,尝试点评,记录下来。


         (三)保护自然,我是濒临物种守护者
        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地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每分钟都有1种植物灭绝,每天会有1种动物灭绝。利用假期,了解濒临物种,利用思维导图用四字词语形容这些美妙的生命,写守护宣传语及小练笔,记录积累在“采蜜本”里。保护自然,守护濒临物种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新时代小学生的担当。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在某种意义上,语文即生活。语文假期作业设计既要重视最基本语文知识技能的积累,也要将满足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将语文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价值观上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