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罗晶 指导老师 李秋萍
[导读] 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指的是将生活中的众多要素融合于幼儿音乐教育之中,使幼儿音乐更具生活特点,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从而丰富幼儿的思维认知,提高音乐教学效率与质量,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武冈市大甸镇中心幼儿园  罗晶   指导老师 李秋萍       422400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指的是将生活中的众多要素融合于幼儿音乐教育之中,使幼儿音乐更具生活特点,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从而丰富幼儿的思维认知,提高音乐教学效率与质量,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已经明确提出,应关注幼儿生活,对幼儿进行人文关怀,赋予幼儿教育以生命意义为改革的要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讨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具体的音乐教育生活化对策,旨在促进幼儿更好地参与音乐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育;生活化;幼儿
        引言
        音乐源于生活,是人们对生活的艺术化加工,音乐教育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资源,为生活增添亮色,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幼儿音乐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从生活中寻找“生气”,通过与生活的紧密衔接凸显“地气”,在音乐教育和幼儿生活间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幼儿的音乐学习更有底气,更有质量,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均衡发展。
        一、根据幼儿生活中的情景表现,培养幼儿音乐兴趣
        建构主义者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学习的主体。在音乐游戏教育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让幼儿以音乐游戏为依托,将音乐游戏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让幼儿亲近自然、亲近生活,有益于幼儿个性发展,更好的发挥想象为,创造力,探索未来的音乐世界。所以教育应该充分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积极构建音乐游戏教育环境。
        比如在学习《过家家》的歌曲时,幼儿便可将各自家庭中的生活情景表现到音乐活动中来,教师在活动中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历来引导孩子们开展角色游戏,让一部分小朋友扮演爸爸,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妈妈,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孩子,然后在演唱的过程中将角色融入其中,并要求小朋友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做出关于淘米、洗菜、喂娃娃等动作。会看到孩子淘米,洗菜,的动作是有差异的,这时候教师要观察发现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并让该幼儿进行动作示范。孩子们在学习音乐时能够将生活情景与音乐相结合,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有趣,和音乐的美妙。同时也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在以生活情景为基础的音乐活动中,逐渐对音乐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身体和日常生活物品,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知
        音乐学习需要和日常生活进行密切结合,才能够促进幼儿在音乐教育中激发其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幼儿在生活中对一切可发声的事物更具好奇心,我们时常会看见孩子们吃饭时敲打碗盘桌子,在喝水时让水在喉管里发出咕嘟声等。其实都是孩子对音乐的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找到生活中可放声的一切进行音乐打击乐活动。孩子们利用拍手,拍腿,跺脚,弹舌等方式给歌曲
        《拍手幸福歌》进行伴奏。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故事《打了一千个喷嚏的老狼》进行配音。所有的配音打击乐都是孩子们在听到故事之后发现身边可使用的物品,自行制作适合故事情节的打击乐器,通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确定用牛皮纸(搓辣椒声音)人声模拟(喷嚏声)石头(跑的声音)盘子和木棍(关门声),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使用不同的自制乐器为故事配音,在活动中孩子们使用自己在生活中发现,自制的乐器进行表演。表现的得尤为积极主动愉悦。充分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三、利用生活环境,构建音乐学习氛围
        幼儿的生活环境主要分布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幼儿园,一个是家庭中。音乐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好的音乐,不仅能够穿透人的内心,还能够让人情不自禁的跟着唱起来。


想要构建音乐学习的氛围,首先要做到让幼儿多听好音乐,好乐曲,逐步感受音乐的美。其次幼儿园创设各种环境,让幼儿充分展示表现自我。创设表演区,音乐区,小舞台等区域活动空间,如:小舞台区域,班级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节目单,在区域内张贴学习过节奏图谱和歌词图谱,区域内搭建装饰华丽的小舞台,投放小话筒,播放音乐设备,服装,打击乐器等,并设置观众席。幼儿可自由选择当观众或是表演者,通过节目单观众可点节目,表演者进行音乐表演。通过区域角色游戏对之前所学习的音乐活动进行复习,充分体现“在环境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的理念。最后要在家庭的生活空间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庭互动对孩子的教育成长至关重要。家庭中有除了良好的音乐环境,更需要有亲子间的互动与陪伴,父母与孩子要通过亲子游戏,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等形式,让幼儿体验幼儿音乐游戏活动趣味性,使孩子能愉悦的玩音乐。
        四、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转换和碎片时间,渗透音乐教育
        幼儿园每天都有很多的活动环节,在一些活动环节进行时,或是转换时,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好时间,例如:孩子进餐时播放优美清静的音乐,集体饮水时播放悠扬的音乐,在区域活动开始和结束时播放轻快的音乐,在孩子午睡起床时播放节奏明快的“起床歌”,在离园时播放轻松愉悦的“再见歌”,在这些环节中用音乐代替教师指令,既能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又能让幼儿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都能感受音乐的美,欣赏音乐的美,同时也能解放教师的嗓子,减少高声说话频率,保护嗓子健康。
        五、利用生活经验,革新音乐教学方式
        孩子们所有的认知,都来自他们的已有经验,在进行音乐活动时,同样需要以孩子的已有经验作为基础,通过对音乐的了解,进一步丰富其生活经验。
        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方式更加接“地气”,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尤其是幼儿天性喜欢玩耍,通过设计游戏活动,编排动作和图片记忆的形式营造一种生活化情境,能够取得更好效果。
        比如,在欣赏音乐《梁祝》时,教师可将乐曲表达的思想用孩子可以听,听得懂的故事表述给孩子听(蝴蝶和红黄蓝绿四朵小花是好朋友,他每天都会在四朵小花家里玩一玩,它们很开心的在一起玩耍,突然有一天,天空突然狂风暴雨,把小蝴蝶吹跑了,把小花们吹倒在地上了,好朋友分离了,真难过呀,这时候,太阳公公出来了,小蝴蝶飞回来找到四朵小花,把它们一一扶起来,几个好朋友又开心的在一起了),然后出示与故事相一致的图谱(四朵小花和一只可戴在手上的小蝴蝶)听音乐A段,老师带着小蝴蝶,根据乐曲节奏蝴蝶在四朵小花家快乐游玩,B段要表示狂风暴雨把小伙伴们拆散了,A2段表示太阳公公出来了,小伙伴们又相聚了。通过故事和图谱的演示,联系生活中好朋友相亲相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对乐曲有初步的理解,再请到小朋友来对乐曲进行创编表演,这样一来,一首孩子不易理解的乐曲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了,幼儿的音乐活动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则要不断尝试新方法,提升新经验,不断更新自我的教育方法,整合多种途径,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和编排音乐活动,让孩子和老师通过一次次的理论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音乐教育活动,开启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的快乐之旅。
        结语
        音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体系。音乐教育源于生活,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渗透生活化教学对策,对幼儿的成长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幼儿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幼儿音乐生活化教育对策中,应当采用多元的方法进行引导和帮助,才能够使幼儿音乐教育成为幼儿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参考文献]
[1]陈萍.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对策[J].戏剧之家,2017,21:198.
[2]龙有成,范燕华.分析幼儿园如何开展生活化音乐教育内容[J].大舞台,2018,10:209-210.
[3]郭程程.关于幼儿园音乐生活化教育改革研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