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路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刘世泽
[导读]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新发展,同时党中央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且将职业教育视为国家发展战略。但是在实际发展中,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课程转型等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

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刘世泽

摘要: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新发展,同时党中央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且将职业教育视为国家发展战略。但是在实际发展中,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课程转型等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国际背景下,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转型也应该加快进行,从产教融合的视角来研究转型的具体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培训
        引言:长期以来,国内对于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规模较大,但是并不重视产教融合的研究,而且在较长时间内,我国职业教育的以学科教育为主体的课程方式没有得到彻底变革。在新时期,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符合新工业革命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模式。因此,在现阶段,应当以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转型问题作为重点,大力研究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变革可发展的道路。
        一、职业教育课程及其转型研究的概况
        职业教育课程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职业教育建设中,课程改革应当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从课程设置、开发等环节都是借鉴国外教学模式,特别是欧洲的职业教育课程。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国外的种种先进教学模式开始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时,在经历过借鉴、模仿阶段后,眼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本土化和创新。
        课程是教育的基础,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职业教育课程的转型,需要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要求职业教育文化的健康氛围。课程转型并不是可以短时间上实现的,而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主要坚持原创的学术发展,同时也吸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创建职业教育课程的多样化发展。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参与课程转型的积极性不高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企业主要追求的是利润,企业是一个追求盈利的组织,可是教育无法在短期内为企业提供实际的利益,这也是企业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而且我国的企业正处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的一个整体环境中,外部环境发展困难。因此在面对自身发展问题时,企业参与课程转型的意识比较薄弱。
在法规政策上,一些关于提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大多不健全,在税收优惠等方面,政策上无法为企业提供实在的补贴,这些原因导致了企业参与课程转型的积极性不高。
        (二)企业参与课程转型能力不足
        一些具有长远规划的企业积极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但是其自身的整体转型能力不足以支撑其进行课程建设。这些能力上的不足,表现在课程开发上缺乏专业的人才或团队,在进行院校对接时,会面临众多不好解决的难题。职业教育课程转型,其目的的是为了培养具备更强能力的技术人才,因此企业需要科学,有远见的制定出切合实际工作能力要求的岗位,但是企业所培养的技术人才只是具有操作能力,在逻辑思维表达训练上并不擅长,这就导致了职业教育课程存在一些不足。在与院校对接合作工作中,一些企业部门会发生权责不一致、管理出现漏洞的问题,这些多部门协作的低效率以及管理不足都大大降低了合作的效果。



        (三)学校相关领域教师队伍缺乏
        如今,我国大力加强双证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可是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建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是采用了双证书的量化标准,其实双师型教师内涵并不止于此,它还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拥有真正的操作经验和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且具备高质量的课程开发团队。当前我国的双师型教师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转型还欠缺大量的实际操作者。
        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
        (一)探索现代学徒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是把传统学徒和现代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它作为一种培训方式,是对传统方式的继承和创新应用。我们应当深层次的认识现代学徒制的理念,职业教育课程转型的目地是要建设服务符合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而现代学徒制的科学实施,可以让学生在学校中进行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在企业接受生产实践,并让企业实施专人的培训、专人负责的培养方式。
        (二)建设跨校企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心
        在当前我国教育培训领域中,站在产教融合方面大力加强跨校企这培训,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校企融合,也就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学校具备积极性而企业不重视的难题,只有彻底解决了这一局面,才会让企业进一步加入到职业教育规划中,也会让企业真正的加入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转型当中。
        (三)建设职业教育“学习工厂”
        建设职业教育“学习工厂”,符合当前国家鼓励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长远规划。“学习工厂”这一新型学习方式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在真实的生产空间中,培训的过程现代化,并且加深了理论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对新知识和科技的理解,能够快速提升职业技能。
        要想建设真正的“学习工厂”,应当积极进行校企利益融合,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技术方面的融合,将学校的管理经验与企业的产品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在各种资源上进行共管、共建,同时在文化领域进行积极合作,构建集体文化。加强人员上的协调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在教师队伍管理层面进行兼职、任职的交叉建设。
        结束语:
        在新时期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应该从学术性模式向应用型模式转变,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性。根据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产教融合型的职业教育课程应该具有多种模式,应该需要在功能上呈现出鲜明的应用特色,并且在企业主体的开发以及评价方面做了较多的关注,所以对于职业教育改革的问题应该认识到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文化的改革,这对于深层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海燕,柳军,李东娅.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02):43-47.
[2]靳一诺.产教融合视角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7):124-125.
[3]缪枫.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一心四味”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索[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04):58-5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