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有效策略研究 陈金兰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陈金兰
[导读] 幼儿心理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幼儿心理,做好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必须承担的教育使命。同时,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园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树立家校合作教育理念,通过家校合作,有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保障幼儿在和谐、健康环境下快乐成长。

深圳市光明区明安幼儿园    陈金兰     518107

摘要:幼儿心理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幼儿心理,做好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必须承担的教育使命。同时,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园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树立家校合作教育理念,通过家校合作,有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保障幼儿在和谐、健康环境下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新时期,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幼儿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第二,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幼儿教师存在较大的冲突;第三,幼儿园内部缺乏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这些都严重阻碍幼儿园心理教育工作进程,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1.幼儿家长过于看重成绩
        现阶段,幼儿家长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刻影响下,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落后于其他的幼儿,于是便擅作主张,为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虽然这样做可以提早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助于丰富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但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过早的让孩子学习一些与他们当前认知程度和身心发展水平不符的知识,无疑是在为幼儿增加学习负担,并且会降低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的心理也会呈现一些不健康的变化。此外,家庭环境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家长的观念会直接作用于孩子未来的价值观,为此家长需要与时俱进,以科学可行的方式教育孩子成长[1]。
        2.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冲突
        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中,由于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幼儿教师存在较大的偏差,所以最终时常会出现家长对于幼儿教育成果不满意的现象。为了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幼儿教师通常情况下会选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游戏或者是手工实践方式来开展教育活动,如教师为孩子布置了一项手工作业,需要幼儿自主创作完成一幅手工画,小韩同学突发奇想,想要将家里种的花贴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然而他在采花时却遭到了家长的严厉训斥,他们认为这是顽劣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就严重打击了儿童的创作激情,不利于孩子形成发散性的思维。针对此问题,幼儿教师需要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争取能够与其保持步调一致,共同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进程。
        3.家校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在时代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已经建立了家校合作机制,然而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中,却未能发挥家校合作机制的真正效用,就使得“家校合作”只是流于形势。此前幼儿园中家校合作主要体现在家长会和电话交流上,其中在召开集体幼儿家长会时,教师会对近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总结,同时由于家长众多,教师无法与每位家长都进行深入的探讨;再者是教师通过电话方式与家长进行联系,一般是针对部分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幼儿,急需家长配合教师工作,以帮助孩子健全人格。总而言之,当前的家校合作形式单一,机制存在一定的弊端,仍需学校和家长共同奋进,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2]。



        二、家校合作以助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转变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
        在推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即是转变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从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幼儿教师应不定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在校表现,及时发现幼儿现阶段心理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让家长意识到科学教育观念的重要性。如某幼儿园中的晓茹是一个非常漂亮可爱的小女孩,然而她却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流,在教师带领孩子玩游戏时,晓茹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对此,教师尽快与家长取得了联系,进而了解到原来是家长为孩子灌输了不要与外人亲密交往的观念。而后在教师的耐心劝导下,家长认识到自身教育观念的错误性,并及时做出了改正,后来在教师和家长的悉心教导下,晓茹也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2.定期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事实证明,教师与家长观念存在偏差,最为主要的原因即是双方之间缺少沟通。因此,定期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对推动幼儿园心理教育工作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可以举办一系列的如亲子运动会,节日庆祝会,家长旁听以及走进科技馆等家校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深入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基于网络,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创建班级家长沟通群,既能够帮助幼儿家长之间交流育子心德,又可以增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在工作开展中也可以争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
        3.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需要因人而异。教师则可以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适时地修改教育方案,并落实好相关工作。例如,在面对生性腼腆的幼儿时,教师需要施以关爱和鼓励的方式,帮助其打开心扉;而面对较为活泼好动的幼儿,教师则要慢慢引导其形成较好的自制力[3]。
        4.健全家校合作评价机制
        健全家校合作评价机制,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即是建立幼儿园班级内部家长委员会。如在策划班级节日活动时,教师则可以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力量,共同筹办亲子节日活动。此外,在活动之后,家长委员会成员可以针对此次活动,发表自己的有关意见,指出活动中的不足,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教师便可以据此明确下一步工作进展方向。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目前家校合作机制未能发挥真正的效用,导致教育成果不尽如意。为确保孩子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下成长,幼儿园需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方案,并且定期开展亲子活动,积极发动家长委员会的力量,为幼儿教育工作出谋划策。相信在家长和教师的悉心教导之下,孩子们都能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张冠琦.基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家校合作优化[J].教育现代化,2017,4(43):277-278+281.
[2]珠效弘.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影响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278.
[3]杨雅颉.试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J].亚太教育,2016(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