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马英姿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马英姿
[导读] 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的配合,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首要前提。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是教师当前首要教学目标。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构建高中高效课堂、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举措。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一高中  马英姿

[摘要]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的配合,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首要前提。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是教师当前首要教学目标。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构建高中高效课堂、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举措。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强化知识理解的科学教学课堂;由于大部分高中生学习节奏紧凑、学习任务重,缺乏学习高中语文的科学方法,教师的课堂教学又存在着种种现实问题,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不佳。因此,教师必须从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语文预习、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语文课后巩固方式等角度入手,为学生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一)教师重进度而轻效果
        尽管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多数语文教师都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上,但是在考试压力与繁重教学任务的驱动下,部分语文教师仍然容易受到紧迫教学时间的影响,把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忽视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效果的获得和加强,出现重进度而轻效果的问题,最终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二)教师教学方法缺乏新意
        在当前语文教学实际中,由于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一个人要同时进行多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学生的数量多、情况复杂,教师难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发展需求,教师仍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面向班级整体的教学方法,教师进行知识主讲而学生仅仅扮演语文知识的学习者角色,教学方法缺乏新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差。
        (三)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不端正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较多,物理、化学、数学等各个学科的学习难度都有前所未有的提升,文史类的知识学习更加深入,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实现多个学科的学习平衡;而相对而言,语文课文理解难度较低,部分学生就容易误认为语文学习难度低,把其他学科没有完成的任务带到语文课堂上来,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
        二、强化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预设语文知识,优化预习作业布置
        科学预习作业的布置是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科知识、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针对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出现的表面化学习严重、知识衔接度较差的问题,教师应该通过优化前置性语文作业在实现语文知识的预设,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教师可以在预习作业中提高实践类作业、探究类作业的比重,发挥预习作业在强化高中课堂教学效果上的辅助性作用,用良好的预习基础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借助实践类预习作业来实现语文知识的预设,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收获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离骚》的授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离骚》一文,根据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翻译全文,查找有关屈原的资料,判断屈原进行创作时的心境”作为预习作业,一方面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离骚》文本,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对作者的深刻感情和写作背景有深度的把握,为新课的高效展开提供前提条件。
        (二)抓住语文要素,进行语文要素教学
        语文要素是语文教材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一般情况下会以简洁短句的形式出现在单元教学开始前或在单元结束后再次强调有关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上起着方向指导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语文要素代表了语文教育对高中生语文能力的考核标准,教师必须抓住语文要素展开有效的语文教学,培养语文素养与语文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教师可以课本为核心开展语文要素教学,深度剖析单元主题和结构;也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或者相关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落实语文要素在高中生语文学习指导上的作用。



        比如,在进行必修二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首先立足单元语文要素,为学生明确“学习写景状物散文”的教学方向,要求学生带着想象和联想展开文本学习,与作者建立情感联系;也可以借助课堂活动,安排学生根据某篇文章进行图片或者视频赏析,在浓厚的散文鉴赏氛围提高语文鉴赏能力。
       (三)设计分层标准,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新型教学方法,强调把目光转移到学生主体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划分,满足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学习诉求。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诉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借鉴分层教学法的经验,从学生不同的语文学习状况与课堂表现出发,把学生划分为较差、一般、优秀这三个能力层次,进而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层次化的语文教学。
        比如,教师在进行《琵琶行》的教学时,就可以根据班级同学在文本学习上的不同水平,把本文的教学分成三个部分:(1)掌握《琵琶行》中生字词和重难释义,能够熟读并翻译全诗;(2)了解白居易创作《琵琶行》的背景,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练习题;(3)能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与作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深刻把握主旨内涵,并且能够准确完成相关内容在高考中常出现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性默写;通过这种方式照顾到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弥补传统整体化教学的缺点和不足。
       (四)坚持读写结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读写结合不仅强调化阅读内容为写作成果,还强调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良好的文本积累、在写作中转化阅读积累的丰富成果,发挥阅读教学在写作训练上的促进作用,借读与写的整合提高语文课堂综合教学效果。在读写结合视野下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关注到学生能够读写能力的同步提高,借助专题阅读积累课、兴趣化阅读积累课、阅读转化写作训练等手段,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在进行《劝学》的授课时,就可以结合议论文的写作手法教学展开,让学生在学习完劝学的基本内容以后疏通全文,总结出荀子论述学习之道的思路,把自己认为最有道理的几句话记录下来,并趁热打铁,安排学生选择一个热门话题,模仿荀子的写作方式进行清晰的论述。教师应该注意在学生尝试性写作结束后给予及时的评价,鼓励学生将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保持下去。
        (五)构建“智慧课堂”,拓展课堂知识“智慧课堂”指的是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以多媒体设备为主要教学工具的现代化教学课堂,当前构建“智慧课堂”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用互联网和电脑设备进行教学PPT展示、视频教学、引入微课与慕课等。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借助“智慧课堂”的构建指的就是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慕课或者微课的形式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拓展语文知识,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与音响设备,进行与语文文本素材有关的课堂情境的创设。
        比如,教师在进行《过秦论》的教学时,就可以考虑到高中生虽然熟悉历史,但是对秦孝公等人并不了解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准备3-5分钟的微课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过秦论》的论述依据有更深的了解,明白“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才能历时长久,国家安定”观点的由来,强化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直接上网为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制作成一套完整的教学PPT,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结合教师的讲解与PPT的拓展来围绕文本进行深入学习;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与秦孝公治国理政有关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片段的过程中形成对文本中论述的有关内容的深度认识。
        结束语
        高中语文的学习效果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在校成绩,更影响着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与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为学生构建科学、高效语文教学课堂的责任,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进行深入语文学习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建荣.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50-51.
[2]陈达姗.读写结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07:70-71.
[3]宋吉威.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4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