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 章南海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章南海
[导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对学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需要教师能够汲取新课改的理念,释放学生的自主性,可以运用问题导学的方法,融合探究学习活动、情境教学法,逐步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课程,这会起到较好的促学作用,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浙江省嵊州市爱德初级中学 章南海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对学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需要教师能够汲取新课改的理念,释放学生的自主性,可以运用问题导学的方法,融合探究学习活动、情境教学法,逐步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课程,这会起到较好的促学作用,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经过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地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需要做好课堂引导的工作,基于以上要求,可以将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引入数学课堂,带动学生共同探究数学问题,进而能够增强数学理解能力,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1.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新课改的内容中,要求每名学生能够具备质疑能力,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进而延伸思考,这会加强教材理解,可以有效地吸收数学知识,而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会促使学生不断地产生质疑,这会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1.2有利于教学教材内容
        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中,会由教师不断地抛出诸多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思考逐步深入学习教材内容,这会增强记忆效果,说明该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教学教材内容,从而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3有利于拓展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这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不断地思考各种数学问题,令其能够拓展数学思维,这会增强数学学习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2.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在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数学课堂中,会用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这种模式会严重抑制学生的自主性的成长,压缩学生在课堂中的自学空间,不利于提升自学能力。并且,该种模式的教学形式固化,这会逐渐降低学生对数学开车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展开课堂教学。
        2.2缺乏足够的引导方法
        虽然,相比小学阶段,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理解能力,但是在数学学习中仍然不足,需要借助教师的积极引导力量,进而学习数学知识,从当前有些数学教师采用的引方法来看,少有方式可以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这会影响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进而降低学习效果。
        2.3欠缺探究知识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些学生总是会做一些不符合正常教学要求的事情,如上课打盹、懒散无纪律、发呆出神等,这些现象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效果,同时说明学生缺乏对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意味着数学课堂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不能较好地教学数学课程。
        3.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利用探究学习活动,展开问题导学
        从探究学习活动的内容来看,一方面需要用小组互相探讨的方式开展,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这就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较为相似,所以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探究学习活动融合问题导学模式,逐步地引导叙述探究数学问题,从中获取数学知识,从而能够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实数》时,从教材内容来看,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实数和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依据该要求,组织学生展开探究学习活动进行教学。在开始时候,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叫做有理数?”、“什么叫做有限小数?”、“什么叫做无限小数?”、“如何分类有理数?”等,让学生翻查课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再对学生说:“同学们,请问如果老师把有理数写成小数,你会有什么发现呢?”,这会引起质疑。

图一
        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在黑板上列出多个有理数,如3、、、等,要求每组学生经过探讨,将所有有理数转化为小数形式,这会令其发现有理数可以任意转化为有限或无限循环小数,同时要求学会用分类归纳的方法,将实物的种类进行排列,如图1所示,可以令学生较为清晰地记忆有理数和有理数的区别。紧接着,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如“同学们,请问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呢?”,这会令学生产生新的质疑,如图2所示,在多媒体上展示某个圆从原点O在数轴上转动的轨迹,假设从原点到运动到点,要求学生探讨点的坐标位置,这会令其认识实数和数轴上的每个点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随后,要求每个小组翻开课本,分别找出相反数、导数、绝对值的定义,对比三种数字,探讨这三种数字在数学中的意义,以及与实数的关系。

 
        最后,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多道数学题目,如“据图3所示,实数a、b、c分别表述在数轴上,请根据图化简”,让每组学生依照刚才探讨学习的知识,求解该道题目,进而起到巩固学习的效果。
        再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时,从教材内容来看,需要学生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解析式,依据该要求,可以通过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掌握。
        在活动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回想已经掌握的函数类型,同时进行提问说:“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什么是一次、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随后带领学生依次回顾每个函数的数学性质,继续说:“看来大家都没忘记这些函数,今天老师会给你们展示一个全新的函数,请看看黑板上的内容吧!”,这会引起好奇心。
        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某道包含反比例函数的题目,如“在20XX年的某次秋季运动会上,八年级六班的小超同学获得1500米的长跑比赛,假设他的速度为v(m/s),共消耗的时间为t(s),请问如何用函数表示小超同学的速度和时间呢?”,从该道题目来看,由于速度和时间呈现同比增长的关系,只能使用反比例函数表示,随后继续展示多道同类型的题目,要求每组学生细致思考后,尝试用反比例函数表示函数关系,同时思考列出的所有题目的特点,进而能够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函数解析式,即

       
        最后,在课件中,继续提出某道计算题,要求学生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题目中的反比例函数,如“假设x和y互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如果X=2,Y=6,请问x和y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如果X=4时y是多少?如果Y=4时x是多少?”,并且可以针对改道题目进行多次变式,如“假设……”,要求每组学生探究每道变式题目,这会升华所学知识。最后,要求每名学生思考,将依然不懂的疑惑提出来,由教师逐个地面向所有学生进行解答,这会起到巩固效果,同时布置相应的练习题目。
        总结:从以上两个案例来看,探究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渗透问题导学模式,在教学每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令学生深入问题进行思考,与其他组员进行探讨,这会加深问题理解,逐步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这就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桂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0(25):12-13.
[2]陈文辉.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8):75-76.
[3]彭增栋.探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科学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