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研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郑永安
[导读]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因材施教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培育目标得以落实。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意识到这一点,并要巧妙地借助于分层教学,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保障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持续地开展下去。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分层教学的应用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浙江省乐清市翁垟第一中学 郑永安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因材施教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培育目标得以落实。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意识到这一点,并要巧妙地借助于分层教学,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保障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持续地开展下去。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分层教学的应用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分层提问;分层型作业
        前言: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分层教学这一模式巧妙地应用其中,不仅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能保障每位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有所收获,将学科价值发挥到最大。与此同时,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学习动力等,帮助其突破数学知识的紧密性、复杂性、抽象性,使有效学习得以实现。所以,在现阶段,对该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是尤为必要的。
        一、科学构建分层教学目标
        为便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均会将学生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为提升分层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需根据学生具体学习特点, 科学构建分层教学目标。 这样的做法是必要的,有利于提升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质量。
        例如执教“三视图”时,初中数学教师即制定了分层教学目标。针对学困生制定的教学目标为:经过一系列观察实践活动之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说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具体观察结果;针对中等生制定的教学目标为:借助空间想象的方式,准确画出立方体和一些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在此基础上,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准确的表达自身的具体思路;针对优等生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可以将自身学习到的多角度观察几何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运用至日常事物的观察当中,进而得出较为科学且全面的结论。 上述分层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具体特点科学构建的,符合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后, 初中数学教师便可依据分层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研究表明,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必须首先构建分层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目标的构建科学与否直接关乎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质量, 关乎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科学与否。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分层教学目标的构建方面多做探讨。
        二、对学生实施分层提问
        在分层课堂中,初中数学教师需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 这样的分层提问方式有利于调动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充分感知到数学教师对其是关注的, 也有利于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例如执教“相似三角形”时,初中数学教师针对一名学困生如 此提问道:“刚才我们已经对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知识进行了学习, 你能告诉我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吗? ”由于该问题较为简单,因此这名同学很快答道:“三角对应相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接下来,初中数学教师又针对一名中等生进行提问:“假如△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 哪些边是对应边? 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对应边呢? ”该问题相对复杂,但经过简短思考,学生仍能准确回答。 最后,初中数学教师针对一名优等生进行提问:“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 为什么? ”问题提出后,这名优等生答道:“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因为它们的对应角不一定相同。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是相似的,因为它们的对应角相同。 ”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 初中数学教师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提问。 随着学习层次的不断提升,数学教师提问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这样的分层提问方式是科学的,也是有效的。
        三、科学布置分层型作业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要做到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在作业的布置方面也应做到分层。 研究表明, 分层型数学作业的布置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例如执教“随机事件与概率”时,初中数学教师针对学困生布置的作业为:请判断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会发生的:(1)太阳从东方升起;(2)某人的体温为 100 摄氏度;(3)……
        针对中等生布置的作业为:袋中装有 4 个黑球,2 个白球。 如若一次只能从袋中抓出一个球,在不允许看的情况下,抓出黑球的概率大,还是抓出白球的概率大? 针对优等生布置的作业为:请自主设计一个关于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应用题,并将其解答出来。
        数学教师布置完上述作业后, 并未明确告知大家哪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具体完成哪些作业, 而是要求大家根据自身喜好自主选择想要完成的作业。 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有利于促进分层教学模式运用成效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具体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可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中科学运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让分层教学模式成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廖序.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及效果[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04)
[2]李双良.借助分层教学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学周刊, 2014(11)
[3]刘红侠.初中数学分组分层教学研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01)
[4]陈巧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 (10)
[5]赵学章.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0(14) [6]王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我见[J]陕西教育(教学),201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