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王大琴
[导读]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因此,在教育领域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改变孩子价值观、认识观,提高孩子情商水平,挖掘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

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幼儿园   王大琴      644602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因此,在教育领域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改变孩子价值观、认识观,提高孩子情商水平,挖掘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当前国内的幼儿园教育大部分采用理论和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心灵的塑造,而忽视了对孩子思维的开拓和创造力的开发。因此,加强对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策略的分析,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改善幼儿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组织策略
        引言
        探究活动是一种开拓性活动,具有鲜明的自由性和科学性。在幼儿教育中引入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能够使幼儿在探究中认识与成长,也能够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使其思维得到锻炼与开发。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改革国内教育的重要尝试,是现代教育观的集中体现。但是,由于国内幼儿教育条件的局限性,发展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育模式并不能得以实现。
        一、创设合理环境
        首先,可以进行探究活动的环境必须具备开放性,如果外部环境对探究互动具有一定影响,则会降低互动开展价值。因此,在举办探究活动时,不仅仅需要教师扩展室内面积,还要对室外面积进行合理延伸。在创设外部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探究活动特点。例如:可以将外部环境进行区域划分,像动手实践区域、果蔬种植区域等等,满足探究活动对环境的实际需求,使幼儿实现自主探究。
        想要进行探究活动,就必须保证外部环境具备一定程度的启发性,其体现在教学材料以及基础设施上等。幼儿教师不仅要结合探究活动开展新型教学方式,改变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施,从根本上发挥探究活动的功能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把不具备启发功能的教学材料与教学工具进行替换。比如,结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尽可能不要选用原材料,而应当选用具备探究性的半成品;尽量不要选用电动工具,要使用电子积木。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具备启发性功能的教材与工具都十分先进,要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便需要教师牢牢掌握幼儿心理,建设合理适合的外部环境。
        二、开发活动探究性
        幼儿往往都喜欢发现问题,其源于自身的活动探究性,也是提升学生兴趣的所在。如果想要保证科学探究活动进展顺利,就必须要对其探究性进行深入研究,激发幼儿探索心理。开发探究活动特征时,不仅仅要对幼儿的热情程度进行考量,完美实现从浅到深的步骤,还必须要对幼儿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进行重视。与此同时,开发科学探究活动特征时不能脱离幼儿日常实际生活,要从生活中找到可探究并可进行科学分析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如果幼儿可以利用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往往便会为了得到最终答案,进行有意识有针对的探索,充分发挥探究活动的启发功能。
        比如,一部分幼儿比较喜欢玩水,在玩水的日常情况下可以发现,石头往往都是沉入水面的,但树叶却会漂浮在水面之上,因此幼儿会对什么东西会沉入水中,什么东西会漂浮水面产生浓浓的探究心理,从而进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此时,教师可以准备部分探究较为简单的物体,并准备课前相关资料信息,让幼儿进行探究,像石子、硬币以及牙膏皮等材料,使幼儿了解沉在水下与飘在水面的材料都有哪些。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研究物体沉浮的变化,怎样才能让沉在水下的石子漂浮水面之上。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对塑料瓶的沉浮情况进行探究,准备一个瓶子与适量沙子,让幼儿将不相等数量的沙子装进瓶子中,对瓶子沉在水下的情况与沙子的数量之间进行探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型号的矿泉水瓶子,要求幼儿对每一种瓶子沉在水下的情况与沙子数量进行对比。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幼儿保持学习积极性。
        三、认真观察生活细节
        幼儿在日常生活若对细节之处进行观察,就可以充分感知科学的魅力与探究活动的乐趣,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日常生活细节的融入,拓展幼儿视野。
        例如: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一同前往操场,让幼儿捡拾地上的落叶,并进行详细观察,在树上的叶子与飘落下来的叶子之间有什么区别,看到的落叶与教室看到的叶子标本有什么区别。幼儿便会有耐心的搜集大量树叶并进行仔细观察、对比。这时便会有幼儿问道,“为什么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树叶是绿色的”“为什么树叶喜欢躺在地上”等等问题。对于幼儿的疑问,教师应当进行指引性间接回答,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与探索积极性。这时有些幼儿便会对树叶继续进行探究,有些幼儿便会从网络搜集答案。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析研究问题,在不断的研究中启发幼儿,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活动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花草树木随着季节的变化,还是白天黑夜随着日月的交替,都可以成为幼儿探究活动中研究的要点。因此,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随处可见的细节进行探究,可以有效启发幼儿独立思索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起探索积极性。
        结束语
        如若想要改变幼儿教学现状,提高教育成效,就必须要对幼儿开展探究活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一套成熟的探究教学体系,但由于我国教育始终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探究活动与幼儿教育现状发展极其不符,并且容易加大幼儿压力。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时,必须对幼儿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进行充分考虑,重在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蒋佳玲.幼儿园大班教师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2]王伟洲.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思考[J].儿童发展研究,2017(04):43—45.
[3]刘书辉.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