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师生互动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秦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秦然
[导读] 高效课堂是教学效率或效果达到相当高的目标的课堂。要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首先,转换教师角色、解放教育思想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奠基石;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再次,得当的教学方法的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教学的突破点;最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习作的恰当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动情点。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一小学  秦 然   325401

【摘要】高效课堂是教学效率或效果达到相当高的目标的课堂。要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首先,转换教师角色、解放教育思想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奠基石;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再次,得当的教学方法的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教学的突破点;最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习作的恰当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动情点。当然,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障课堂教学高效发展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一线美术教师,该文作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例进行阐述与论证。
【关键词】小学美术;师生互动;高效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与实施,“高效课堂”一词频频出现,高效课堂是教学效率或效果达到相当高的目标的课堂。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要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换教师角色
        解放教育思想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奠基石。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决策者、传授者, 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更注重学生怎样习得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如何高效地学到知识。如果教师不转换角色,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将是模式化的,缺乏个性与创造力。教育家弗莱雷希望教育之船能最终把人们载向理想的彼岸,从而使人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为探索和启蒙、平等和自由的教育,使课堂回归本真,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教师应解放教育思想,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己探究、体验、感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教者,而是课堂的引领者、协调者,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快乐、轻松、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二、深入挖掘教材,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美术属于艺术的范畴,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怎样进行美术创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实际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和应用美术知识。美术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教师要建立系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与学生交流探讨,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美术活动。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课《鱼儿游游》时,教师可先发给学生一些图片和模型玩具,学生会乐于思考、主动创作。教师可以先示范教学,画出鱼的轮廓和鳞片,让学生有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践,到户外观看湖里的鱼,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鱼的形态,同时规定美术任务,让学生画出不同种类的鱼并涂上相应的颜色。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指导意见,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设置班级美术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胜出者可获得丰厚的奖品。学生可以小组的形式参加,每个小组必须上报自己的美术主题,如“风景”“动物”等。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开展基础的美术活动,结合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实施教学计划。教师也可以网络微视频的方式辅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学生可以在电脑中画画,网络中有大量的图片素材,学生可以参考。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我做的文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的画笔工具,先在电脑中画出一种文具,可以是铅笔、橡皮等。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作品打印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画的图片,通过剪裁制作出实物作品。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图片和实物作品展示在班级宣传栏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同时,教师要鼓励和表扬学生,参与学生的美术创作,与学生打成一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模式。
       三、充分利用有效的辅助工具,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效果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的课程教学。美术创作注重思维的灵活与变动,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让他们创作有意义的作品。同时,学校需要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对其巧妙运用,以此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小学美术的内容相对基础,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多样性,教师要合理分析,发展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课《动物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导入相关的动漫视频,如《动物兄弟》《昆虫总动员》《猪猪侠》等,其中包含许多动物,学生乐于观看。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如“老虎的毛皮是黄色的,眼睛里充满凶狠的光芒”。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画出动物的形象并涂上颜色。教师也可以在美术课堂中开展游戏互动,以动物强弱或体型大小的规则开展游戏,如“大象—老虎—狼—狐狸—松鼠”,教师把这些动物名称写在纸条上,请一些学生做游戏。学生可以猜拳的方式看他人纸条上的动物名称,如果大于自己的则自己输,反之则自己赢。运用游戏的方式可以有效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之后,教师布置美术任务,让学生以“动物的生活”为内容,画出自己想象的画面,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教师要从旁引导,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达到预设的教学
目标。
        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师生互动性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挖掘有趣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师生互动的关键在于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沟通,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新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师生互动性。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课《我设计的自行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设计自行车。每个小组 2~4 人,组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如,谁负责图纸的绘画,谁负责上色,谁负责实物的制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美术工具,如颜料、纸张、画笔等。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自行车的结构,包括把手、轮胎、座椅等,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教师要鼓舞学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尽情创作。教师也可以借助模型帮助学生创作,如,带一架微小自行车模型让学生观赏,激发其创作灵感。教师可以有效提问,锻炼学生的艺术思维,促进其更好地创作表达。以上教学活动可以实现高效教学, 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航者,学生要积极与教师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创作作品,以此提高美术技能。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同时要结合师生互动,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建主题空间 创童心畲画——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小学美术作品选登.小学生时代,2018(1).
[2]徐悦.养正始于蒙——小学美术低年级水墨画教学习惯养成实施策略初探.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2).
[3]黄启波,刘艳.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的差异研究——以一、二年级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