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感悟·成长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肖昌昌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的有效途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在缺失,劳动观念在淡化,劳动技能日趋薄弱,尊重劳动和劳动光荣的观念在弱化,劳动教育成了当务之急。

平阳县鳌江镇第五小学  肖昌昌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的有效途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在缺失,劳动观念在淡化,劳动技能日趋薄弱,尊重劳动和劳动光荣的观念在弱化,劳动教育成了当务之急。
        一、现状分析
        我校坐落在鳌江镇园林西路,是一所城郊结合部的学校,生源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孩子相结合,对于劳动的人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又能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有利于我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同时我校有一定的自身优势,有一片大约四亩多的空地,可以作为践行新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基于以上的优势,同时根据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我校全面开展新劳动教育,其中包括:种植劳动、生活技艺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等,经过我校新劳动教育以来,我校的新劳动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学生收获了劳动知识,提升了劳动能力,锻炼了意志品质,学会的吃苦耐劳,培养了珍惜劳动成果,形成了人人爱劳动的好风气。同时我校的新劳动教育在全国、省、市、县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提升了我校特色教育的知名度和办学品质。
        二、发展目标
        我校的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归结为三个方面
        1.以劳动培育理想:在劳动中学会尊重劳动者,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乐于奉献的意志品质,同时在劳动中体会收获的喜悦和付出的快乐。劳动帮助学生逐渐认清生活的本质,同时又对未来充满期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拥有积极的理想信念。
        2 .以劳动发展本领:关注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与方法。未来社会需要有知识、懂技术、会创新、能合作的复合型高素质劳动人才,培养劳动本领,呼应未来成长。所以使学生从知识、技能、思维上获得扎实本领应对未来挑战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
        3. 以劳动历练担当: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环境相处、与他人相处、与自己相处,明白任何成果都来之不易,更深刻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和社会进步的不易,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历练中学会担当,在成长中学会尽责。
        三、实施途径
        1.搭建“四维联动”的劳动课程
        确立了这样的劳动教育的目标,怎样联动学校各个维度,让劳动教育贯通在不同场域,在不同情景中发生迁移。基于鳌江五小的城乡结合地域特点,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建构校园、田园、家园、社区“四维联动”的劳动课程,场域联动、学科融合与学段延展,这样劳动教育就打破了边界,和学校的各个“学习场”融通联动了起来。
        2.校园劳动课程:以自主管理涵养品德
        在鳌江五小,劳动教育体现在学生每一天的校园生活中。每天清晨,校园里不仅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还能看到再校园各个区域进行打扫的学生。学生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刻读书,而是拿起劳动工具到班级卫生包干区打扫卫生,用劳动打开一天的美好光景。
        每学期开学,学校将整个教学楼根据班级数量进行区片划分,每个班级分到属于本班的责任区域,从开学第一天起,学生每天固定在早读前、大课间、午休后、放学后打扫卫生区,他们的每一天从劳动开始、以劳动结束。
      目前,校园卫生工作已经建立一套成熟的管理与评价机制,为了激发学生自觉劳动的积极性,学校劳动工作的落实、管理、评价等都由学生完成。
        (1)学生落实:班级设立“劳动委员”岗位,劳动委员在保证每个学生每周都有劳动任务的情况下,建立小组轮班制。学校设立校园自愿者岗位,共同维护校园其他公共区域的卫生情况。
        (2)学生管理:值周班级在固定时间对每班卫生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交由大队委学生干部进行汇总,并对当天卫生情况好的班级,在每周晨会进行表扬。
        (3)学生评价:大队干部根据值周生统计的卫生情况,每周评选一次“流动红旗”,并在升旗仪式上颁发锦旗。由于学校良好的劳动氛围,“流动红旗”是每个学生最重视的一项集体荣誉。
“低下头、弯下腰,流下汗水,收获成长”,劳动已经成为五小每一个学生的习惯。



        3.田园劳动课程:以亲身体验提升能力
       (1)一班一块田,学习耕种养收
        每个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分到“一块田”,伴随学生整个小学生涯。农场就是课堂,种植也是作业。学生常说,“班级‘一块田’是我们的另一间教室”,“一块田”将书本知识带到了田间地头,让学生所学知识立体化、生活化。
        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班级的“一块田”收获,学生们将自己种植、照料的萝卜、土豆、番薯、南瓜带回家烹饪。品尝自己种植和采收的食物,滋味是不同的。也正因为有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经历,学生才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
        田园劳动课程家长也参与其中,每个周末和假期,学生和家长以轮班的形式到“一块田”进行劳动。学校有寒暑假,但田间的劳动无假期。
        一年四季,在乐行种植园里,孩子们种植蔬菜、栽花……萝卜、油菜花、向日葵……花开满园,硕果累累,孩子们在辛勤劳作后,收获劳动的果实与美好。
        在泥土里种植点播,于草木间听说问答。当麦子吐穗、玉米扬花时,勤劳质朴、团结协作的品质也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育苗移栽、浇水施肥到收获,成团的花蕾在慢慢绽放,可口的瓜果在日渐成熟。对于种植过程,学生们感觉奇妙而有趣。他们珍视自己的劳作,更在付出、收获中懂得了爱。
        3 社区劳动课程:以联动参与发展素养
        (1)单位见习,获得职业启蒙
        每个职业都有其背后的光彩与艰辛,儿童通过走进不同单位,体会不同职业属性,感受不同岗位内涵,了解不同行业特点。几年来,我们与儿童一起走进消防大队、派出所、早餐店、制衣厂、银行、牙科诊所等不同单位,每到一个单位,孩子们都会提前设计调查单和访谈提纲,在实际了解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白一名成人从事工作时所需要的综合素质、通识能力以及需要具备的特殊劳动知识和技能。通过职业启蒙,儿童自身未来职业志趣逐渐清晰。
        (2)工厂体验,感受工匠精神
        “走进工厂”系列体验活动是儿童感受工匠精神的有效途经。比如孩子们曾去服装厂的生产车间参观了衣服生产的流水线,知道了每个环节都要格外严谨,每个步骤都要相当精准,唯有认真、细心、钻研才能成就出色的出厂产品。工厂体验结束,孩子们回到班级还会模拟看到的流水线进行“衣服生产”,他们体会到了精心制作时对手、眼、脑、心高度专注的要求,更加领会了“工匠精神”的要义,增强了他们对于劳动的兴趣、热爱与担当。
        四、评价体系
        (一)采取多元评价,激发兴趣。
        首先,评价形式的多元,通过“讲一讲、做一做、采一采、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画一画”等形式,倡导多种形式综合评价,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铺路;其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即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同伴的综合评价功能,用成长记录袋的 方式,记录学生劳动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二)注重过程性评价,陪伴孩子成长。
        过程评价重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劳动的兴趣、习惯、纪律和技能等 过程评价主要发挥少先队和班级组织的评价功能,重在各班日常养护区的常规检查。养护区作为各班包干区,由各班负责清理杂草、浇水和卫生维护。任何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周期,把这种周期性的养护与学生周期性一起成长,学生也成长了。
        五、实施保障
        鳌江五小校园的地理条件优越,绿化面积大,拥有600平方的“乐行种植园”,种植与养护空间建设,为开展劳动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硬件条件。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50%以上的家长都有一定的劳动和种植经验,家长进课堂的亲身指导,为开展劳动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花、草、树木、农作物的种植与养护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软件上的支持。
        六、展望未来
        回首过往之路,看到劳动教育的“孤独”终于见到了“彼岸”,我们欢欣鼓舞;憧憬未来之路,助力劳动教育在更广阔的教育时空中由“独白”走向“对话”,我们责无旁贷。
        在劳动教育中坚守一切为了孩子出发,在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图谱、育人路径的同时,完成以劳促德、以劳增智的完美结合,把我校打造成特色鲜明,质量优异、老百姓满意的优质学校挺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