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在《超短波设备网络运用》课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王成皇 姜帅 左慧丹
[导读] 针对目前士官职业教育实践课中的常见问题,针对升级培训班学员的实际情况,本文以《超短波设备网络运用》为例,阐述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及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武警士官学校  王成皇  姜帅  左慧丹  310000

摘要:针对目前士官职业教育实践课中的常见问题,针对升级培训班学员的实际情况,本文以《超短波设备网络运用》为例,阐述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学员为主体  案例  教学法
       《超短波设备网络运用》课程是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机动通信技术专业任职岗位模块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员掌握超短波通信设备技战术性能、操作使用、维护维修及组网运用等知识,培养超短波通信设备网络运用能力的一门任职岗位必修课,对实现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对于初晋中升级培训班的学员,他们具有多年的工作经历,执行过多次通信保障任务,如何将实际工作经验联系理论,又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是他们最需要、也是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学员难以接受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本文以《超短波设备网络运用》课程为例,根据升级培训班学员的学情分析,浅谈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一、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典型案例,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员对案例思考、讨论,从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一个案例中学员能够学习、掌握一堂课的知识点。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收集、设计、汇报不再单纯的由教员负责,而是教员下达预习任务后,由学员以小组的形式,根据任务需求进行讨论、分析,并最终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案例的收集、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再单纯的以“教为主导”的模式为主,而是以“学为主体”的模式,突出学员的身份地位,减少教员的讲授时间,让课堂回归到学员,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员的参与感,使教学活动不再像以往那样枯燥无味,让学员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吸收知识,有助于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学员对教学的参与度
        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采用新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学员不再是到了课堂才开始学习新知识,而是需要根据教员布置的预习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并在课前完成收集、设计符合任务需求的案例。让学员自行完成案例的设计,能够充分调动每名学员,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学员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人人参与到课堂的设计中,提高学员对教学的参与度,能够较好的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有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以学员为中心完成各项任务,教员起到引导的作用。学员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分析任务需求、收集和设计案例时,需要学员根据自身经历,与小组分享以往遇到类似情况时,采用何种方式解决需求问题,小组经过讨论,选择或设计适合任务需求的案例。这一过程不仅培养学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学员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教员对课堂的控制能力
        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通过角色转换,教员不再是“主角”,学员也不再是“观众”,教学过程中教员通过组织、引导,与学员共同讨论案例,最后点评和总结案例,课堂组织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内容,将本节课的知识结合在案例的讨论中,使学员在无形中理解、掌握知识点,这就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不能充当甩手掌柜,放任学员自由讨论,而是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对恰当的学生、提恰当的问题,将学员的讨论内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使学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讨论当中。所以,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对教员在授课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课堂的控制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三、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在《超短波设备网络运用》课程中的应用
        针对升级培训班的学员,探索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在《超短波设备网络运用》课程中“背靠背组网方案的制定”这一节的应用。学员前期已经学习了“单基站组网方案的制定”,对组网方式和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基础。
        (一)课前预习
        在上本节课前的一周,教员将预习计划下发给学员,学员根据预习计划中的任务需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每名学员根据各自经验,向小组汇报解决任务需求的方案,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最后确定本小组最终方案。课前两天教员收集学员制定的方案,并从中挑选一组可解决任务需求的方案A、一组未能解决任务需求的方案B。
        (二)课堂汇报
        课上,教员从方案A、方案B的小组中随机挑选学员依次进行汇报,汇报过程中方案的内容、详细信息要完整,包括使用的设备、选择的频点信息、信号通联过程,汇报时小组成员可加以补充。汇报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或手写板书,尽可能将案例形象化展示。根据汇报情况,教员给小组及汇报人员打分,分数可作为形成性成绩的依据,从而提高学员的参与热情和避免个别学员滥竽充数的情况。而后教员汇报“背靠背组网方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三)课堂讨论
        每个小组汇报完毕后,组织学员进行讨论,该方案是否可行,是否有效解决任务需求。讨论结束后,教员从每个小组中随机挑选学员汇报讨论结果,指出该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三个方案汇报完后,再次组织学员进行讨论,方案A与教员的方案有什么区别,哪个方案在实际实施时更能有效的解决需求问题。最后根据教员的方案,提出“背靠背组网方案的制定”的四步骤、三规律,从而将本节课知识融入到讨论当中。
        (四)课堂小结
        教员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简单讲评小组制定的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学员存在的误区,既对普遍问题作出总结,也要总结个别突出问题。教员也根据各小组方案制定的优劣、课堂汇报、发言、讨论情况进行打分,作为形成性成绩的依据,既可激励学员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避免出现平时成绩无据可依的情况。
        以上只是个人粗浅的想法,还存在局限性,具体细节还有待改进,如何较好的将以学员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教学,还需认真研究、实践,以将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丛峥.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创新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2020年第50期
[2]张乐,王剑.以学员为主体的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2017年8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