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幼儿园游戏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徐芳
[导读] 课程是把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成教育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幼儿园是否能高品质有特色的持续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思想成为了构建幼儿园游戏特色课程的主要理论依据。

杭州市澎博幼儿园  徐芳    310017

摘要:课程是把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成教育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幼儿园是否能高品质有特色的持续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思想成为了构建幼儿园游戏特色课程的主要理论依据。目前幼儿园优秀课程的现实问题依然突出,“让儿童的生命嗨起来”的幼儿园游戏课程论理念能够克服当前幼儿课程的问题,并体现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游戏特色课程;项目社团活动;
        一、构建幼儿园游戏特色课程的依据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不是通过书本、通过记忆大量抽象的符号来学习,而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即做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生活中学。”“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指南》明确指出了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游戏以及幼儿是怎样在游戏中学习的,给幼儿园提出如何用游戏去支持幼儿的发展。
        二、项目社团活动是游戏特色课程新样式
        项目社团活动是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新样式,是让儿童生命“嗨”起来的新路径。项目社团活动就是把儿童感兴趣的生活项目变成“工作项目”。儿童在自由、自主和自发的环境中玩耍和学习。他们独立地管理和讨论活动内容,共同构建学习经验。在项目社团活动中,孩子们完全打破班级界限,不再按照大、中、小班区分,而是“混龄”在一起游戏。
       (一)项目社团的特点与功能
        1.项目社团的任务
        任务让参与社团的人有了共同的活动目标,有分工,可以相互陪伴共同协作,任务最基本的教育意义就是它能唤起幼儿产生参与游戏活动的意向。
        以木工坊为例———在一次游戏中,我听木工坊的孩子们说即将忙完最后一单了,不知道还会接到什么订单,于是,我就说今年暑假我园新种了几颗大树,你们在大树上给小鸟安个家吧,冬天要来了,小鸟好有个温暖的家。接到园长妈妈的订单(这个订单就是我给予他们的任务),小朋友们马上炸开了锅,七嘴八舌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有的说小鸟的窝是用草做的,有的说用木条做,有的说用木板做,最后用木板做的意见得到了所有小朋友的肯定,于是社长开始分工:设计部的设计小鸟的家,制作部的找材料、钉房子,每个小朋友都领到了自己的小任务,开始各司其职。
        在制作房子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木板太厚,孩子力量太小,钉子钉不进去,板子太长了,需要用锯子锯短等等。三次游戏的时间才好不容易做好,于是迫不及待的找我交货,我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又提出了改进意见:钉子露在外面不够安全;房子有点摇晃,还需要再固定一下;房子目前只是一个空架子,还没有家的感觉。孩子们非常认真的倾听并且很重视我提出的改进意见,回去后通过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一次次认真的改进,不仅改进了我提出的意见,还加上了他们自己的意见,比如给小鸟的家取个名字,把园长妈妈的符号加上去等等,而且还自发生成了怎样给家遮风挡雨的问题,最终于两周后交了一个满意的作品给我,我在收货单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勾,孩子们欢呼雀跃。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任务,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却演绎成了一次次神奇而又美丽的学习之旅。从收到任务、讨论任务、分配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延伸任务……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各项发展是相通的,而在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孩子们的能力是灵动的,你永远无法预料游戏中孩子们接下来会带来什么惊喜,但请静待花开,和孩子们一起去揭开神秘的游戏之旅。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项目即为社团要做的事情、要完成的任务。一旦任务完成,总会有结果,项目的结果命名为“作品”。作品使得任务完成情况得到检验的机会,儿童产生成就感,也有了反思和调整社团活动的机会。作品不仅是有形的对象性物品,而且是每个游戏中儿童精神层面、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可以观测的成长和变化。



        2.社团是依赖一定的“项目任务”组建起来的“儿童社群”
        儿童是社团的主体,教师、家长(还有该社群以外的其他儿童)都是这一社群的外围社会背景。在幼儿园组建“社团”,是承认并重视儿童的社会关系,希望通过项目社团的方式来介入幼儿的社会活动,促进幼儿间的交往互动,促进幼儿生命个体的社会性成长,让幼儿的活动充满社会性。
        (二)项目社团活动的原则、内容与实施
        1.内容确定遵循的原则
        项目社团活动内容的确定,遵循“三个关心”的基本准则。
        第一,关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的内容必须是孩子对生活本身的兴趣,是生活兴趣的再生产、再创造与复原。
        第二,关心需求。游戏的内容必须符合儿童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完全切合儿童年龄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三,关心经验。这里的经验不仅是孩子们过往的生活经历、经验与教训,也是孩子们正需要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三、幼儿园游戏特色课程的支持策略
        项目社团游戏的最有效的支持策略是观察和反思。观察游戏针对幼儿,始终围绕着幼儿的“生命节奏”及其表现,通过幼儿对生活的动态表现来获取信息和发现现象。解读这些现象,解读儿童生活游戏的表现和相关的发展轨迹,探索游戏的价值,反思儿童需要什么游戏,并开展下一步的教育实践。
        (一)找准观察的“眼”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如何观察儿童?我们观察儿童什么?可以观察到什么?这就是教师的问题和困惑。在光华实验幼儿园两年的实践中,观察是对幼儿生命成长活动的动态观察,不是静态的,它不同于观察的数量的多少,而是在活动场景中进行自然的观察。老师总是发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是儿童成长的状态。实事求是,观察不仅需要专业素养和专业理论指导,还需要“与儿童同住”的实践经验。因此,观察没有技巧,方法和模式都不重要,自然形成。观察的任务是观察儿童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二)解读儿童的“行”
        解释的过程是赋予记录意义的过程,也是建构的过程。那么我们如何解释孩子的行为和理解孩子的心呢?这也是教师的困难所在,解释孩子的行为是不容易的。
        第一,理论基础。教师应学习和掌握有关儿童发展的一些理论,将它们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联系起来,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目标和方向,了解不同学派关于儿童发展的不同观点和方法、特征,以透析儿童行为背后的意义。
        第二,策略支持。教师不仅要分析为什么,还要寻求策略来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做。
        第三,实施行动。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和策略,通过环境创造、材料供给、技术支持和其他应对策略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游戏。教师的行为就像一种支架,促进游戏的发展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四、结语
        以项目社团为载体的幼儿园特色游戏课程,以“让儿童的生命嗨起来”为课程理念,基于项目订单出作品,基于观察,把孩子的交互式游戏项目变为了社会的缩影。不仅改变了教师,更改变了幼儿,儿童的学习品质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坚持性、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社会性、自信心、意志力、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分享意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让儿童的生命嗨起来,让儿童的变化细无声,这正是高品质幼儿园课程的应有之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继续追求教育的真谛,回归教育的本质,从儿童的角度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适当的课程。构建幼儿园游戏特色课程,走特色、绿色的幼儿园质量发展之路,让儿童“嗨”起来,让儿童生命绽放,是理想幼儿园的画像,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朱家雄,胡娟.幼儿园课程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3.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杨希.从疏离到回归: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观发展趋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3):112-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