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基于“代账平台”的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张链
[导读] 中职会计专业基于“代账平台”的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但搭建“贯通融合,共建互赢”的合作平台,同时也改善了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张链  400036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日益加快,各领域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校企如何紧密合作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呢?本文以基于“代账平台”的双师型学徒制为研究对象,提出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新路径。
关键字:代账平台;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对照建设现代化经济和教育强国的要求,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国务院在2019年1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总结现代学徒制经验,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是在20世纪工业化背景下,由传统的学徒制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有效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引入“代账平台”进校园、进课堂,将现代学徒制更加专业化,从而形成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专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一、基于“代账平台”的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引入“代账平台”的意义
        “代账平台”即所谓的代账公司。由于会计专业在各行各业均有涉猎,单纯的“引企进校”只能涉及相对单一的行业,而代账公司作为一种会计中介服务公司,可以为各类企业提供会计咨询和代账服务,其行业涉及面更广,会计业务类型也更为丰富。同时,由于代账公司的业务需要,其往往能够及时感知最新的会计政策和财税法制。将代账公司引进校园,让代账会计走进课堂,积极参与到会计人才培养环节,不仅能满足会计教育多样性的需要,还能使中职会计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不同中小微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变化,能够有效地建立起贯通融合的培养通道。
        (二)“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会计政策、财税法制不断变化和改革的前提下,中职会计专业发展与现实“脱节”的矛盾尤为突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引企入校”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会计岗位具有特殊的经济属性,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强。在此背景下,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师型学徒制”为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由学校自行成立“代账部”并对外承接业务,将实训老师培养成优秀的代账会计,为公司承担代账业务,同时为学校承担“学徒式”会计实务培训。在学校主导下,不但能充分发挥教育优势,还能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
        二、现代学徒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延伸,但其合作的深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追求利益是企业的第一目标,企业只有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才会考虑社会价值。 一方面,中职学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有限,大多数的合作无法给企业带来较为满意的利益。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的投入,而从中取得收获和成效的时间较长,其人才培养成效对企业又具有不确定性。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企业利润无法保证,影响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二)社会各方主体对现代学徒制的认知不够
        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是由于其提出时间较晚,宣传普及也不够充分,导致社会公众对现代学徒制的认知有限,缺乏参与的主动性。首先是学生主体及家长认为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是脱离了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放养”式行为,从内心难以接受学生在校期间就进入企业开展学徒学习的培养模式。


其次是从学校层面而言,要与企业联合办学,实施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教学规划和管理的自主权,同时学校的办学成本也会大大提升,这也阻碍了现代学徒制的推行。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职业学校教育的新模式,既是对校企合作的深化,也是对传统学徒制的自我变革。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也向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学生在校企合作培养中如何计算学分,学习质量如何考核,评价标准如何制定等。有些单位、院校虽然出台了部分考核办法,但总体仍显粗糙,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三、基于“代账平台”的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一)成立“代账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径,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引进一家代账公司在校内设立派出机构(代账部),搭建“贯通融合,共建互赢”的校企合作平台。“代账部”作为校企合作纽带,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提供各个行业的会计业务及资料,为学校和企业搭建合作的桥梁,打通人才培养的通道。
        (二)利用“代账平台”,定期开展实习实训工作
        与代账公司联合,定期开展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学生一年级到代账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观看公司宣传片了解企业文化,通过交流了解代账公司的工作内容,客户对象及行业群体,对会计行业形成一定的认知。二年级则利用学校的“代账部”开展跟岗实习,在代账会计的指导下,以真实的业务资料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达到对会计工作内容的熟悉。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校就可以认识和接触企业的真实业务,有利于学生在后续的实习和就业中,顺利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作为校企合作方,我校也会优先为合作的代账公司推荐优秀毕业学生,为其源源不断地输入会计人才,同时,这些优秀毕业生又可以定期回学校为在校学生做宣传和指导工作,为校企的深入合作打下基础。
       (三)提高师资质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校教师要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就要坚持走出去,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学校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岗位实践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和专业服务等工作。同时聘请行业优秀工作者到校交流,组织企业师傅假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除此之外,专业部还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指导实训教师的代账工作和培训工作,以“代账”和“培训”任务为导向,促进专业教师“双师型”成长。
        (四)优化课程资源,完善评价体系
        基于“代账平台”开展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组织“师徒结对”,制定出会计“学徒制”实务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融合度。利用代账公司业务资源,总结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开发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结合会计政策、财税法制的变化,改进会计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形成紧跟时代和专业发展的课程资源。
        结束语:
        中职会计专业基于“代账平台”的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但搭建“贯通融合,共建互赢”的合作平台,同时也改善了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现实的困难需要不断摸索和解决。我们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才能探索出符合时代背景要求的新路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浩博.学徒制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4-107.
[2]阮传芳.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财经界,2020(9)238-239.
[3] 封欣伶.中职会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研究思路[J].财会学习,20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