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周兰芬
[导读] 学困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教育对象,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数学教师。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学困生的转化迫在眉睫。

浙江省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龙霞实验小学校区  周兰芬

【摘要】学困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教育对象,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数学教师。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学困生的转化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教学建议进行探究,以期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这就急需转变班级内学困生的状态,从而实现学生均衡发展的目标。当前,小学数学的学困生问题较为严重,从教学方面看,学困生会在无形中降低教师的授课效率,也会导致班级内学生分层严重。因此,教师若未能正确引导学困生,很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其他问题。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自信心
       学困生大都有着遇事畏缩,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害怕上课、作业,畏惧考试的特征。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和其他同学交往,长期以来他们造就了一种悲观情绪,形成了自卑心理。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他们更容易产生畏惧或自暴自弃,最终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学习缺乏热情和毅力
        数学是具有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这些数学,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相对枯燥,使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常常对学习抱有一种应付的心理,常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迟到、早退、旷课习以为常,纪律比较散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应付学习和考试,课后难以按时完成作业,且速度太慢,正确率较低,写字马虎,不工整。他们对学习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知,习惯也有待再塑造。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降低课时目标的难度水平
        不得不承认的是,数学学困生的认知水平是低于班级平均水平的。他们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是常态,但是却不得不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的学习进度,由此便会产生负面的学习态度,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因此,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第一步便是要降低课时目标的难度水平,根据数学学困生的认知需求确定低水平的课时教学任务,逐步引导数学学困生突破学习任务,使其初步积累成功的数学学习经验。
        就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认真分析了本班数学学困生的认知水平,认为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乘法计算经验,但是理解能力相对低下。所以笔者针对数学学困生所设计的课时目标为:能够准确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活动。


如此,数学学困生就可以整合乘法已知经验,进一步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主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与算理。通过课堂探究,本班数学学困生也取得了学习进步,这就使其初步产生了学习自信,积累了愉悦的学习经验,很好地优化了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使其自主调整了数学学习行为。
        (二)设计基础水平的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是帮助小学生查漏补缺与归纳解题策略的重要因素。但是传统的“题海战术”让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变得沉重,无法保护他们的学习心态,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数学学困生的解题积极性。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基础水平的数学作业,使其能够及时巩固知识记忆,归纳相应的解题策略。这样便可有效保护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使其正确对待解题任务,切实端正学习态度。
        就如在“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教学中,小学生不仅要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算法,还要利用近似数概念去估算小数加减法的结果,由此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其中,本班数学学困生只能够利用竖式计算方法去分析小数加减法问题,难以使用近似数概念进行估算与心算。因此,笔者所设计的数学作业便围绕小数加减法计算为主,要求数学学困生列出竖式算式,希望小学生能够准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准确得出算式结果。这样既可帮助数学学困生及时巩固知识记忆,切实优化数学学困生的数学计算水平,又能让数学学困生在恰当、适量的数学作业中总结计算经验。
        (三)完善心理沟通
        由于数学学困生能够明确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同学在数学学习领域中的智能差异,所以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纾解,便会让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毅力变得越来越薄弱,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完善心理沟通活动,让数学学困生主动分享、消除负面心理,由此保护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使其能够以优良的精神状态去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为了了解本班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其能够以最佳状态去学习数学知识,笔者会经常与数学学困生谈心,鼓励学生自主分享数学学习经历与情感态度变化情况,希望可以及时帮助数学学困生消除负面学习心理。比如,有一个数学学困生在近期便显得精神萎靡不振,无法集中精力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通过了解才得知,这个学生由于成绩较差经常受到家长指责,每天不仅要完成笔者所设计的数学作业,还要额外完成家长布置的数学作业,同时还要挤出时间接受家长的预习辅导。对此,笔者就直接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商量了辅导学生的有效方法,希望家长可以放宽心,不要急于求成,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承受能力与身体健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耐心,并不断帮学困生转变学习心态,教授他们适合的学习技巧,在授课时,对授课方式不断进行深入探索与创新,经过一段时间后,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必将有明显进步。
参考文献
[1]朱丽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1(14):45-46.
[2]司建芳.小学数学后进生学习习惯养成转化的教学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1(34):76-77.
[3]高玉霞.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184-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