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柳黄琴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等能力的基本学科,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由于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也必须探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手段,同时在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不仅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发展。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实验小学  柳黄琴  31802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等能力的基本学科,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由于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也必须探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手段,同时在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不仅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引言: 
        随着小学新课改的实施,在数学教材中将应用题与数学计算题进行了整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解决数学问题并不是将公式简单地带入,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数学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的应用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使学生在丰富情境中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
        一、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数学信息,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材中的数学问题往往是通过图片或者对话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就需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可以从图片或者对话中提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对于一些问题中比较分散的数学信息,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观看时间,这样学生在反复的观察中可以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其次就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一些隐含的数学信息不能及时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观察图片和对话;最后就是有些问题中涵盖的数学信息比较多,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可以消除无用的数学信息,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足,在观察和收集数学信息时往往会粗心大意漏掉关键的信息,或者要求学生仔细、投入的观察图片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教给学生正确、高效观察图片的方法,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过图片获得了哪些信息,然后再思考除了这些信息还有没有其他有用的数学信息。
        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要想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是关键,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学生的认知难免会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1]。当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夸赞,当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时,教师不能急于将正确的答案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充分实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中有关统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边思考对于图片中的信息能否独立理解,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是否可以解决王明明和陈晓菲的票数?如果想解决第二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图片中的数学信息,或者在理解的时候出现错误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实施之后,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质性区别,同时还需要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信息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才更加合理。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思维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大胆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数学学习态度。
        四、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发展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方法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或者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小组探究,或者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出题交换比分等,这种教学模式都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2]。同时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画片会产生较强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等以动画人物讲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使学生在小组中思考问题时可以借助小组成员的力量,在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数学问题被解决出来的快乐。最后,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所以教师可以增设同桌之间相互出题的方式,将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出来,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寻求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五、学生应学会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会使学生直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了解到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才会使自身对于数学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可以针对自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进行回忆和分析,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清楚的了解,其次就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可以完整地回忆整个过程,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合理,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解题思路等,进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新时期新课程的新要求。学好数学就需要拥有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对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将来学习的进步,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怡赵.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育研究,2019,2(4).
[2]曾敏华.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文[J].科学咨询,2020,000(005):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