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PARK理念下,提升小学生体能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张楠
[导读] 在spark理念下的体育课堂,通过体育教学,让小学生全身心的参入起来,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会学、会练、常赛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张楠  213000

[摘要]:在spark理念下的体育课堂,通过体育教学,让小学生全身心的参入起来,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会学、会练、常赛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体育锻炼中,强健小学生的体魄,发展小学生的体能。体育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更为基础性地位,是沟通个体身心統一协调发展的桥梁,更是一种具有复合影响力的教育活动,近年来,小学生在体能、体质这方面在逐渐下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通过对目前小学生体能下降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供学校、家庭和社会借鉴,期望得到各方面重视,共同做好小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为小学生的体能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快乐体育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添彩。
[关键词]:SPARK:体能:小学生   
        SPARK课程,意为“集健康与娱乐于一体的儿童运动项目”。在新课程改革以来的SPARK课程,在许多方面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学生主体”“强调交流与互动”“关注学生兴趣”“突出综合性与选择性”等。
        一、影响小学生体能的因素
        (一)体育课得不到保障。
        “晴天不一定上,阴天一定不上,”这句话或许能体现在小学生体育课堂的现状。阴天时,在教室内很少开展室内技能教学,也没有相应的场地得到满足。目前小学生的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内容,一般为下棋、看视频、韵律操等,在室内教学时,小学生的运动量没有得到满足。调研中,有一位小学生说:“我已经三周没尝到体育课的滋味,大脑已经严重抗议议,要加运动餐。”
        (二)体育实施不完善
        最近年,城市绿地体育设施和中小学的教学场地、器材都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但是不够完善,健身器材适合孩子、青少年的不多,多数都是专为老年人设计。在学校体育的活动场地,没有被充足的利用起来。比如:单双杠。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家庭参与不积极
        只在学校单纯的进行体育锻炼是不够的,校外的运动锻炼也是一定要参加的,在学生的操场,挂着很显眼的旗帜: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每一天。但目前的问题是,家长没有及时的督促和引导。家长参与度不高,孩子积极性也不高,体育列入中考后,笔者发现,家长的不重视,导致参入性不高。小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锻炼氛围。
        (四)学生主动锻炼意愿不强
       以上三方面原因也是造成学生主动锻炼意愿不强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电子产品、电子游戏的泛滥,造成了一个个宅娃,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这些原因的存在,导致我们在体育教育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不容忽视。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曾在2018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美国高中毕业生掌握3项体育技能的占到90%以上,中国的大一学生掌握1项体育技能的只占10%左右。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下一代人的体质,影响健康中国建设,影响未来民族的蓬勃发展。
        二、发展与增强小学生体能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对某项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并能获得快乐。小学生因其身心发育条件所限,对一切事物了解较浅,对一些活动比较陌生,小学体育课堂,重要一个方面就是要激发小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让大家广泛参与,感觉在自己在体育课上有事干,干自己喜欢的事,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便于进行统一教学。又能循序渐进地培养新的兴趣,实现兴趣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和提升。
        我在每学年的新生体育课时,第一课,都是一堂开放课,我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围一个圈,每一名学生都上场,起到圆圈中央,说说自己喜欢的运动。也可以进行一下表演,我一一作记录,这方便我以后因材施教。


第一课后,我根据记录,将学生爱好,体育器材进行分配,分组,第二堂课,我就根据同学爱好,先进去各自爱好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街他们都要玩嗨,玩开心了,累了,稍事休息后,我再进行集中,按教学计划进行集中授课。这时,虽然新的课程和活动肯定是有的同学不喜欢的,但是因为前一段的兴奋劲还没过,学生也不会过于的排斥,基本上都能认真的听讲并操练,这样,经历几节课的教学,我们就会发现,不少学生又有了新的爱好,我于进行重新分组,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后,更重要的是获得运动的快乐,主动去运动,喜欢上一项运动。
       (二)发挥传统体育游戏优势
        传统体育活动与游戏在民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尤其是在农村,为人们所熟悉,不少传统体育活动,游活动还都是老少皆宜,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和传承。小学生们的长辈对游戏规则不但耳熟能详,还能积极参与,这都是校园体育课堂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的沃土。如老鹰抓小鸡,丢手帕、跳格子,器材类体育活动如:跳绳、球类活动等等。对于这类传统游戏,学生的家长们也是从小玩到大,学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扬传统活动优势,让学生们对传统的体育活动的规划和技巧进行熟悉掌握,学生们回家可以与家长进行互动,家校一起互动,提升学生的兴趣,融洽亲子关系,让传统体育活动又得传统和发扬,为继续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设个性化体育课堂教学
        每一项体育活动,总会有学生喜欢,有学生不喜欢,让学生做不喜欢的活动,会让学生厌恶,效果不好。但是如果让学生从事喜欢的体育活动,学生就会特别高兴,也全身心的投入,学得好,悟得深,努力做,就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名学生,他对广场舞蹈特别感兴趣,原来在家时由他的奶奶带大,奶奶经常跳广场舞,他在一边看,时间一长,跳的有模有样。我发现他这个特长之后,每节课都安全几分钟时间,让他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一下。同时鼓励他继续保持,跳的更好,现在升入初中了,已经是位广场舞高手,经常利用寒暑假期间给他奶奶的那个舞蹈队当教练,因为他年龄小,记忆力强,再复杂的广场舞蹈他都一学就会。这方面特长也给了他其他方面的信心,学习成绩也从中下游前进进入优秀行列
        因此,在小学体育课上,我努力打造一个个性化的体育课堂,各选择一样所长、所好,爱好+勤奋,让这些孩子的自己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中都得到了更多的快乐和愉悦。个性化的体育课堂,让学生们百花齐放,每个人都发挥到了极致,有不少学生因为爱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让喜欢成长为优势,让这项运动成为爱好。
        (四)切实开展趣味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安排在课与课之间,在紧张的课间安排的体育锻炼,目的是舒缓紧张的学习气氛,让身心得到放松,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另一方面起到劳逸结合效果。
        我校专门对大课间安排上进行改革,结合体育,艺术课堂教学,突出学校传统“篮球”特色,科学,合理制定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内容,推动学校大课间活动常态,蓬勃发展。
        三、结语
        体能是一切的基础,教育是为成长,健康是成长的基础和要求,体育是一门课,又不同于普通课程,有其独特的魅力,是增进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学科。有一个良好的体能与体魄,是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添彩,在体育锻炼中不仅学到健康的知识,还能学到健康锻炼的习惯,助力健康。现在,SPARK课程在课堂上已经在受到关注,希望后期它让体育课真正“活”起来,使小学生的体能能得到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张媛缓.叶玲论运动乐趣在体育课堂中的迷失与回归[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9.45(2)
[2]郑晶.Spark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11):154.
[3]朱玉刚.在SPARK课程理念下改进体育教学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7(09):13-14.
[4]朱伟力,吕娟.两地名师聚龙城  互动研讨话发展——江苏省三家名师工作室举行联合研讨活动[J].体育教学,2015,35(11):78-79.
课题:本文系常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SPARK理念提升小学生体能的策略研究》(批号:CJK-L2020121)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