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数学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邓良
[导读] 顺应课程改革,我们应与时俱进,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体会数学的文化品味,提高数学的文化修养。

重庆市武隆区浩口苗族仡佬族乡中心小学校  邓良  400000

摘要:顺应课程改革,我们应与时俱进,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体会数学的文化品味,提高数学的文化修养。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显性素材、隐形素材及数学活动等,试探数学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弘扬数学文化精神。
关键词:数学文化概念  数学文化渗透策略  初见成效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任务,并明确将数学文化纳入新课程标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产生数学文化的共鸣,体验丰富的数学方法与思想,让数学教学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体现数学学科丰富的方法内涵;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数学文化的概念、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渗透数学文化获得初步成效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数学文化的概念
        数学文化具有狭义数学文化和广义数学文化,狭义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及其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的数学文化除上述内容以外,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和数学发展中的人文因素、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传统性、渗透性、哲学性、美学性和自我完善性等多元文化特征。
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渗透数学文化。
        二、数学文化渗透策略
        (一)运用数学史料创设情境渗透数学文化,揭示数学文化的底蕴
       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料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之中,从而顺利地突出课堂的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认识小数”的内容学习中,介绍“小数就是十进分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年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从而介绍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学生由此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到我国古人对数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成就,让学生由此生起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进而落实思政教育,从而揭示数学文化的底蕴。
        (二)介绍数学家渗透数学文化,感悟数学精神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赏给学生享受,而不是一种辛苦劳作的负担。古今中外有着悠久灿烂的数学文化,如祖冲之、阿基米德、高斯、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在探索、论证、创造过程中体现出坚持、严谨、超越的奉献精神,见证了数学更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讲述一些数学家故事,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欣赏人类的智慧和文明,使数学课堂成为一个审美、情趣、智慧的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影响,逐渐爱上数学课堂,进而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祖冲之,在学习“倍数和因数”时可以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等等。感悟数学家们坚持、严谨、超越的数学精神,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数学家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能力。
        (三)讲述数学故事渗透数学文化,领悟数学方法与思想
        数学方法、数学思想都依附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介绍知识形成的历史背景、数学思维方式法和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和数学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学习过程中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数学方法与思想是数学素养最基本的内容,是数学思维的结晶与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策略。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与思想,充分挖掘数学文化的内涵,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力量是无穷的,思维不仅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带来学习的快乐。比如在学习“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时,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四)在数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活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在数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拓宽学生数学知识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修养和学习数学的能力。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比如开展数学游戏、数学操作实践、数学实践应用、讲述数学故事、数学智力活动等。学生乐于参与这些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实践证明,学生都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教师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在课堂上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数学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以使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深刻、具体的印象。
        数学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良好题材。教学中我尝试着渗透数学文化并获得以下初步成效。
        三、渗透数学文化初见成效
        (一)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渗透数学文化,挖掘数学知识的思想内涵,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与内容相关的数学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提升和改善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在数学科学中所渲染出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人们数学活动的延续,有利于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改善人的理性思维。数学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数学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严谨性对学生将来从事任何种职业都是有帮助的。因此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提升和改善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可持续发展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数学不仅包括了解题的方法与思想,还包括了天文学、地理学、历史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习数学文化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
        (四)有利于培养科学的审美观
        数学中蕴藏丰富的数学美,数学文化的教育有利于美育教育,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学会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和创造美。数学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
       数学文化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高文化教育认识,充分利用数学史料、数学家和数学故事,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探究和解读数学文化,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产生数学文化共鸣,领会数学文化的品位,体会数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丰富的数学文化的影响,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汪晓勤. 数学文化透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 张乃达. 数学思维与数学文化[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1).
[3] 杜永宁. 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 科学咨询,2010(11)
[4]曹庆花,闫洪恩浅开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数学中渗秀数学文化D.中国校外教育,?2019(15):?146?
[5]包静教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析切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