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娄云雷
[导读] 新课改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初中科学教学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娄云雷  325000

摘要:新课改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初中科学教学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并通过系统的问题导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科学;核心素养;探究能力
        初中科学教育在向学生介绍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自然规律的能力具有很大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比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智慧课堂、加强科学学科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及素质
        要想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必要前提条件。现行的科学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并能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随时调整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应依据科学规律和教材编写特点,让学生多实践、多观察、多总结、多提问,让问题带引着学生走向科学真理的王国。教师应不断完善评价机制,用科学客观的评价指引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
        2培养学生对初中科学的兴趣
        兴趣培养是基础教学内容。如果将此阶段的工作做好,教师在后续工作中可以省却不少力气。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能够自主进行学习,自主进行探究、分析、对照、总结。若想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2.1将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
        科学教材上的许多知识都是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的,不过,有许多细节很少有人在生活中留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容易引起学生兴奋点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觉得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自己却不明白所以然的时候,便会产生探究兴趣。此时,教师给出问题答案,学生会觉得学习科学特别有用。
        比如,在学习《动物分类》时,许多同学都知道虎属于猫科。为了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可以提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老虎属于猫科,却不说猫属于虎科?”有的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一直没有答案。现在老师提了出来,学生一定十分期待老师的解释。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答案:“动物分类的理论最早是由西方人创立的。当时,创立理论的科学家家乡没有虎,只有猫,所以他在为动物分科的时候就命名了一个‘猫科’。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虎的特征同猫十分接近,所以将虎归到猫科当中。中国科学家在研究这一理论的时候,直接将外国分类体系译成汉语,所以现在都将老虎视为猫科动物。



        2.2借助于多媒体改变学生的学习体验
        智慧课堂的打造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教师可以借助于视频技术,为学生呈现精彩纷呈的科学世界,让速度、色彩、惊险等不同的元素刺激学生的心灵世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当学生看到画面上猎豹奔跑的速度时,一定会想研究猎豹的腿为何这样有力;当学生看到色彩斑斓的毒蛇和蘑菇时,一定会对色彩同毒素之间有何联系充满好奇;当学生看到大自然当中的小动物马上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定对“自然选择”这一定律产生敬畏之心。当学生的兴趣被精彩的画面激发出来后,教师再开展科学教学就容易许多了。
        2.3加强学生探究方面的能力
        科学总是离不开实验。实验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近距离感知自然规律,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实验,这样,学生间既能互相关照,取长补短,也能通过合作提高协作能力,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比如,在学习《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到农村(或郊区)的耕地中去寻找蚯蚓,然后将蚯蚓养在一个纸盒内,观察它的生活习性。对于兴趣广泛的同学,教师则可建议他们将其他无脊椎动物捉来,同蚯蚓作对比,看看它们在生活习性和食物的选择上有何异同。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大自然中的动物分为胎生、卵生、化生、湿生。然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统计一下,哪些动物属于哪种生殖方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感受到科学的奥秘,也会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成就会带动学习热情,如此一来,形成良性循环,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4与其他学科整合
        科学并非独立的学科,它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择机将科学同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认识到初中各学科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以此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知识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活跃科学思维,提高综合能力。
        比如,在学习《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时,教师可以启示学生探究真菌营养成分,让学生通过分析真菌的化学成分解释为什么有的蘑菇可以吃,有的蘑菇却能致人死亡。这是将科学知识同化学知识进行整合的教学过程。教师还可以借助智慧课堂,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如何借鉴动物的特征进行科学研究,及这门科学就叫做“仿生学”。
        总结:
        初中科学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巨大作用。而智慧课堂又能为科学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应不断提高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以此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
参考文献:
[1] 邵爱强.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探究[J].科学咨询,2019,(21):101-102.
[2] 赵冰.浅析智慧课堂的初中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J].新课程·下旬,2019,(6):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