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核心素养下项目式学习应用研究 陈春棠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陈春棠
[导读] 科学在初中的义务教育体系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温州市第十二中学  陈春棠  325000

摘要:科学在初中的义务教育体系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所谓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项目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应用探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关注人才整体的个人素养。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中的根本任务是“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核心,明确将“核心素养”作为新的教育框架。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的实现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通过成通过收集信息、获取信息、整理知识、探讨方案最终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项目的实施中灵活的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1项目式教学的涵义
        所谓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并操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项目,通过深入的探究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点的本质和原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加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这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学科中,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学以及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仍然有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教师自身为课堂教学主体,仅仅围绕着如何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常单方面的向学生传递知识,依靠教学材料照本宣科,使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缺少实际的操作,使学生的无法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缺少参与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项目式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活动与解决具体问题进行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牢牢的掌握知识,才可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2项目式教学对优化初中科学教学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项目式教学中,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对课文问题开展探究,通过学生思考、假设、探究、实验、总结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项目式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学生、教师之间通过项目实验进行交流,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注意事项
        3.1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为了顺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各项综合能力,成为专业型技术人才。所以,教师在初中科学项目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项目试验的探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升。
        3.2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引导作用,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4基于项目式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4.1针对项目设计启发性问题指导实验教学
        在开展初中科学项目教学时,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投入到实验探究中,所设计的问题需要紧紧的围绕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逐渐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要求准备相关的实验用品以及实验方案,使学生有步骤、有方法、有秩序的进行实验操作,最终找到答案完成项目。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更主动、更直观,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全的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学生的安全,并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4.2根据操作步骤深入设计问题,推动实验结果
        在初中科学项目实验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实验过程顺利的进行,教师需要在不同阶段进行引导,同时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操作灵感,是学生通过探究得到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常见的碱”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盐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氯化钠、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如何从碱样品中检验到食盐?实验的过程是什么样的?经过学生介绍实验过程以及相关的知识展示,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思考:在实验中能否证明样品中含有食盐?从而引导学生为了得到答案思考不同的实验方法。
        总结:
        总之,在初中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的运用项目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掌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金伟.普通高中项目式学习选修课程开发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232~233.
[2]冯书侠.项目式学习的校本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9,(11).65-66.
[3] 李文丽,傅兴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项目学习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9,(10):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