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中基于“问题驱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毛敏刚
[导读] 问题驱动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标准来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目标来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毛敏刚

摘要:问题驱动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标准来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目标来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整个问题驱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培养学生发展其各方面的能力。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将问题驱动这一教学方式更好地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习,在培养并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培养、构建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课程标准;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引言:
        新课改提出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利用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并且还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当中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自主地去探究学习。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需要培养、构建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建构问题驱动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要构建问题驱动型的高中生物教学形式,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生物学知识,所以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情景,并提出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问题。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而后进行科学验证。其中,教师课前所设置的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还需要有一定的难度梯度,能够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而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交流合作等活动来得出最终结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最后,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以及所探究成果而进行针对性地评价,一方面鼓励学生,另一方面科学地点评,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教材当中的内容,还可以在培养学生交流,沟通,探究能力,建构知识框架。因此,构建问题驱动型的高中生物教学形式十分符合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问题驱动型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
        (一)问题驱动型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视提问,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需用严谨求实的态度来探索事实的真相。而问题驱动型的生物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这一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仅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还需要保证问题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需要一定的思考,并且问题需要不断深入,使得学生有一个逐渐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所以,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事实上,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每一节内容都有问题引导。比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带领学生仔细观察饮料的配方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开始学习这一内容时就以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又比如,在“物质跨膜运输”这一内容当中可以利用“渗透实验装置”来引入新课,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鸡蛋膜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半透膜”。


而在“酶的特性”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刑警探案采用的“DNA鉴定技术”来导入新课,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细胞器”这一主题学习中,课前教师可利用橡皮泥、琼脂等材料来指导学生来制作动植物细胞三维模型,课堂进行展示,让学生在颜色,形状,体积等不同角度上来体会“细胞器”这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在课堂开始通过不同方式的导入,让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到该教材需要阐述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真正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构建科学思维
        问题驱动型的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究,而问题又是逐渐深入,所以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科学结论。所以,思考和探究是问题驱动型教学方式的核心。学生与学生在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沟通和讨论;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多次的对话,甚至可以进行激烈的辩论。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的方式来进行讨论而不是批判。只有遵循了这样的理念,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有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好内容,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我探索、合作学习来发现问题的本质。比如,在“细胞呼吸”这一内容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酵母菌在分解糖类物质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会释放二氧化碳,但释放的能量数值不同。那么,教师则需要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和探究,提出更多猜想,设计创新型的实验方案,最后得到新的科学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专心思考、交流合作、科学探究、师生互动,学习到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真正构建科学的思维。最后,当小组内的组员进行展示和分享成果时,教师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和客观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升科学思维
        问题驱动不单是需要让教师提出问题,也要重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科学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在面对问题表现出胆怯,出现课堂提问没人回答的情况时,教师应该鼓励班干或学习小组组长积极发言,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化解课堂上的尴尬。教师也要积极地与学生在情感上进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酶的特性”中,学生们都表示因为吃饭的时间比较短,将唾液下咽来帮助自己消化食物,但是并不知道是否真的有作用。在面对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应给予肯定,然后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学生们也都理解了“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这样,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升科学思维。
        总之,在问题驱动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标准来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目标来提出猜想而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通过这样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观动力,通过同学之间合作的方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构建与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结束语:
[1]张丽娅.高中生物课堂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J].考试周刊,2018,000(084):150-151.
[2]陈桦,李德红.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高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案例教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S1):62-62.
[3]杭玉敏.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4]周海松.基于问题驱动的生物高效课堂构建探研[J].成才之路,2018,000(03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