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探究 杜娟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杜娟
[导读] 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走向成功。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  杜娟

【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也是完善教学的前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完善互动方式,针对目前存在的师生互动问题,制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生动有趣、互信可靠、地位平等为基本要求,加强单向教学模式转化,优化课后互动渠道,完善评价反馈机制,以此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和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更符合学生特征的新颖的教学方式,符合不同时期的不同教学要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同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并进行重点讲解,以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和复习,进而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在旧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数学教学方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则是“容器式”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师讲课追求讲课透彻、拓宽加深、一步到位,而学生的学习似乎是永远也做不完的题。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适应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而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合作学习的机会。数学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数学课上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从而能够学数学、用数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故“互动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地师生互动,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新精神,实现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基础。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
        (一)课前师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体现在各个方面,不仅限于在课堂上的互动,教师也可以在课前通过一些媒介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时,一定要注意寻找互动点,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主导作用。上课前,教师可以以课堂内容为切入点,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制作预习任务表。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课前可以为学生寻找与勾股定理相关的视频、介绍古代勾股定理的研究成就,介绍其在当下社会中的应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时,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变强,也会进一步促进其在课堂上的良好表现。
        (二)创设教学情境,丰富互动条件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尽快地开展数学学习。情境教学能够充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初中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突出教学方式多样化、人性化。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买票问题时,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完成以下情境的创设:“某游乐园有以下售票规定,1~50人,价格13元/人,51~100人,11元/人,100人以上,9元/人,某公司两个部门共104人去游乐园,其中部门A人数较少,不到50人,经过估计,若两部门分部门买票应该付1240元,若一起购票则可以少付很多钱,那么两个部门的员工分别是多少人?”显然,这类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最熟悉不过,教师在教学时要经常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让他们想象自己就是买票的员工,当面临这样的事时应采取什么解决方案。
        (三)巧用提问环节,增进情感沟通
        提问设计是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合理安排提问环节,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加透彻,真正做到把新知识内化于心。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突出问题的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情感,丰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更加主动地与数学教师沟通探讨新知识。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个知识点时,教师要适当地利用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在问题解答中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首先,教师可以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课前导入,利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难以预测的事件吗?这种事件可以计算吗?”这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随机事件,了解这些事件的特点,有目标地探索这类事件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学习规律
        (四)增加课堂外的师生互动
        课堂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且进行良好的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测量一些教学设施活动器材的围度,还可以和学生玩一些小游戏,在游戏中渗透课堂所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郊游,在郊游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个班的同学应该如何乘车的问题,让学生给出多种不同的方案,还包括其他的一些购物过程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讨论得出结论。这样的方式,一方面给予学生与社会生活接触的机会,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马玉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18):81-82.
[2]罗正英.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提升路径探赜[J].新课程研究,2021(11):84-85.
[3]俞乐婷.“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写算,2021(09):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