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张苏
[导读] 从社会发展的纵向来看,无论是文化,思想,个性等都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人们对于社会自然认知上变得更加广泛,经济生活越来越高品质,对于不同的思想文化就有了更多的包容,这一点首先为多元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诞生的基础。

河南省周口市市直幼儿园  张苏  466000

摘要:从社会发展的纵向来看,无论是文化,思想,个性等都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人们对于社会自然认知上变得更加广泛,经济生活越来越高品质,对于不同的思想文化就有了更多的包容,这一点首先为多元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诞生的基础。再者科技力量使得社会民众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广泛,借助于互联网的便利性,不同地区,民族,信仰的人群可以更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与网络上的其他人士进行探讨,这种更加开放性的环境也为多元文化的成长贡献了不小的力量。社会的发展注定是多元的,生长于当前社会中的个体也应该对于社会有更加多元的认知,才能与社会共同进步。某种程度上来讲,学前教育是一个个体接触到社会,进行学习的第一步,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选择来帮助学生对社会,文化,思想有一个更加多元的认知,学生在后期才能绽放出更加千姿百态的风采。
关键词:多元文化视角;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选择
        引言
        多元文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尤其是随着社会包容性越来越强,更多不同的个体在社会中聚居生活,他们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民族,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信仰,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积累也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个体所要学会的是对多元文化有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即使本身并不认可某种文化,也不得对其随意毁谤。这既是作为社会个体在整个大环境中的一种交际礼貌,也是为了避免多元文化所带来的矛盾冲突,对于社会的安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课程教导的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基于多元文化的社会现状,为学生合理选择其应该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对多元文化以及不同于本民族文化的其他文化有更加充分的认知与理解,帮助学生学会尊重异域文化,也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与保护。
        一.当前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现状
        学前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是实现最终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在选择相应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文化传统上的内容。但在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中,多数还是以本民族的文化为主,学前教育的老师们可能会为学生讲解一些传统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背诵一些古诗,再者就是儿歌吟唱之类的内容[1]。虽然某些学前教育机构可能也会给教导学生一些英语词汇,但总体上来讲对于国外文化的引入是非常少的。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在课程内容的取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深入,社会民众的视野更加广阔,可以进行经济以及其他活动的场所也变得更加广泛,在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与社会进程有更深入的衔接,主动为学生选择一些多元化的文化知识,这些多元化的文化知识应该包含本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优秀的外国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学习,学生才能对文化有一个简单的判断,粗浅地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对文化更加包容的意识。
        除了课程内容选择上不够多元的问题之外,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简单粗暴地让学生背诵,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尚小的缘故,学前教育的教师们会觉得“学生反正也理解不了要教导的内容,不如直接要求其进行背诵,先让学生记住再说”。这种文化教学显然是失败无效的。学生对民族文化不理解,不懂得民族文化的特色,更不能体会到文化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也就等同于学生没有学习过。
        二.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选择
        (一)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
        每一个民族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无论其所经历的时间是否足够悠远,都是该民族的文化之根。即使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有些文化传统已经落后,但各民族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化之根,并且源自于我们悠久的历史,这一文化之根也是格外粗壮。在实际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选择一些合适的内容教导给学生,帮助学生能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认知。
        在实际选择传统文化纳入到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前教育阶段学生们的年龄以及认知,学习等方面的特点去进行合理选择。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包含有很多方面,比如说一些与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劳节俭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就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再比如说我国还有很多具有非常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剪纸,皮影戏;京剧;昆曲等等,这些也是带给学生文化熏陶以及培养学生艺术文化审美的极好素材。除此之外还有与礼仪,音乐,美术,手工艺等相关的其他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喜好以及接受度自由选择即可。
        而教师在教导这些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除了要选择适合的内容之外,也需要注意自己的教导方式。教师最好是将所选择的文化传统知识以学生更能接受的,更喜欢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说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不同的游戏中,或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故事,歌曲里[2]。这种方式下,学生对于相应的课程内容会更感兴趣,对其学习会更加主动,再者这种方式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文化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要引入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人群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虽然在民族人数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本质上所有民族都是平等的。而为了我们这一个大家庭能够在日后的相处中更加融洽,和谐,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矛盾,相互之间应该要了解一下对方的文化,习惯,传统,由此在日后相处过程中才不会因为不了解而做出冒犯对方的行为。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回族的族民不吃猪肉,如果与对方交友邀请对方吃饭,自然是不能有该类食物的。
        在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中需要引入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不一定要求学生对其有多么深入的了解,但学生对相关的一些习惯,信仰或者少数民族的一些节日庆典等是需要知道的。比如说藏族献哈达的礼节,还有他们的敬酒茶,傣族的泼水节以及傣族舞,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等等。将这些内容引入到学前教育课程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一个了解,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不同认知,另一方面也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广阔性,帮助学生对我们的国家构成有更多的了解。
        教师在教导学生这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模拟情境的沉浸式教学方式,也就是假设学生是某一少数民族的族人,即将要举办某一节日活动,学生们跟随其节日的传统去体验一回少数民族庆典活动。这种带有互动以及角色扮演的活动最能激发学前教育阶段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而学生自己体验过相关的活动之后,就能够充分体会到少数民族的族人们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所散发出的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悦之情,进而对其节日以及文化传统有更多的同理心。
        (三)要注意对外来文化的借鉴
        整个世界都在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既为社会群体带来了生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帮助,但同时对个体的社会生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个体要想获得更高的成就,除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创新的能力,有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有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要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进行课程内容选择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借鉴一些外来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适应性的增强,帮助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以外的更多能力。
        外来文化与我国文化最大的差异之处在于价值观,比如说西方更崇尚自由,我国则倡导中庸[3]。这些文化价值观并无非常绝对的对与错之分,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以及所适应的环境。带领学生了解与我国文化截然不同的思想传统,能够帮助学生对多元化的文化有更系统的了解,通过文化之间的对比,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特色也能够更好把握,对于本民族文化所一线出的价值观,所覆盖的文化体系都会有广泛的认知。
        在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与其相关的内容。譬如说其他国家的与儿童相关的节日,其他国家的儿童所惯用的学习模式,在其他国家风靡的童话故事等等。这一方面既可以借助于故事,歌曲等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化引入,也可以组织学生去观看相关的话剧,歌舞剧表演,借助于视觉与听觉的冲击,来帮助学生可以对课程内容有更多的沉浸,从而对国外文化有更深的感触。
        三.结束语
        基于多元文化的视角,在对当前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选择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确立本民族文化在相关文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还应该引入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作为学生文化教育的辅助,通过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的文化并了解其中的差异与相似之处,来帮助学生对不同文化有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参考文献:
[1]郭莹兰. 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研究[J]. 读写算, 2018, 000(008):70.
[2]王善安. 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
[3]邓菲菲.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分类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