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渗透方法 张海霞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张海霞
[导读] 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有必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使其阅读积极性得到提升。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八一希望小学  张海霞  047300

摘要:为了满足当代社会对于教育领域所提出的要求,促使学生能够达到全面发展的状态,小学阶段的教师需要主动地做好创新工作,调整原有的教学结构及教学体系,将课外阅读合理融入教学中,在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渗透方法
        引言
        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能够对基本的语文词汇知识进行掌握,同时通过阅读教学提升自身阅读过程的流畅性,且对于生僻词汇,应该能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进行解决。同时,要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阅读主观能动性和自制能力,所以即使无人进行监督,也可以自行开展阅读活动,可见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之中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相对占据优势,有利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进行缓解。但是,在对阅读教学进行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困惑
        1.1学生阅读兴趣低下
        在小学阶段,学生本身处于对新鲜事物热情度高,但是没有持续的耐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课堂的设计,但是对于学生长久的、持续的阅读兴趣养成却关注度并不高。很多学生在脱离课堂之后,并不知道要如何去阅读,也没有主动阅读的习惯。缺乏阅读兴趣,也就缺乏了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不仅是教学现状的反应,也是对教学革新的要求与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客观反映。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引导他们真正去关注到阅读本身,就很难在脱离老师监督的课下进行自主的阅读。
        1.2缺乏阅读时间
        虽然当代教育教学体制一直强调为学生减负,禁止大量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占据,但是从实际上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学生的教学问题越来越重视,学生通常需要参与各种辅导班或是兴趣班的学习,导致学生的课外时间被严重占用,能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极少。阅读教学是一项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坚持和积累的项目,否则其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升,教学价值也就难以得到体现,而家长对于阅读教学的过程以及重要性均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甚至认为阅读教学的开展不具有实际意义,也就导致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进一步被压缩。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1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动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更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生阅读兴趣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选材不是随意确定的,也是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的,最开始学生认为课外读物就是《优秀作文集》一类的,很少涉及古诗词、历史、寓言故事、科学记录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从自我做起,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爱上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经据典,利用大量的课外优秀作品对教学进行辅助,务必确保每节课都能够引入课外知识,巧妙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知道教师是从哪本课外作品中得到的,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博大精深。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辩论比赛、读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吸取知识,拓展知识面。针对好胜心强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对学生的表现要积极予以肯定。在日常的教学中,对语文知识面广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要在全班学生面前予以表扬,组织优秀学生进行阅读感言发言,引导其他不爱阅读的学生,这样逐步将学生引入到课外阅读的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爱。



        2.2充分挖掘学生生活
        既然要照顾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必然要关注到对学生生活的挖掘与了解。通过与学生交流、日常观察、家访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家庭环境等,找到学生可能进行的阅读参与度等。在对学生生活的了解中,既要找到以何种形式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要找到当前阅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可能对学生在家庭生活中阅读可能遇到的阻力及困扰,以制定为接下来阅读做出指导的方式策略。在对学生有所了解之后,可以更进一步地找到对学生指导的思路。例如,就兴趣而言,学生的生活中可以共挖掘的素材有很多,如将一些关于伟人闹市读书等故事讲给学生听,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的阅读与互动等,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坚持阅读的好习惯。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电视剧等,也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其热播期间,推荐学生恰当的阅读素材,以带动学生参与到阅读中。除此之外,一些文化类节目,如《诗词大会》的热播,涌现出许多有文化、阅读深厚的“偶像”,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小组互动,找到学习的乐趣。当然,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家长主动沟通,以维护学生阅读环境。
        2.3组织趣味课外阅读训练,强化课外阅读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就必须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让他们通过训练来提升自己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水平,教师在进行训练设计时,一定要提升课外阅读训练的趣味性,以确保学生可以表现出更为主动的参与性,为训练目标的有效实现带来助力。例如,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专门设计了一堂课外阅读训练课,课堂上我为他们提供了《孟母三迁》《曾子杀猪》《一诺千金》三篇课外阅读素材。为了增强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我组织学生以抽签的方式选择自己的阅读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分析。在完成阅读分析后,我会逐篇与进行本篇内容阅读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完成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让其他两个小组的学生在未阅读的前提下,也能够了解文章的梗概和教育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会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另外两篇文章的阅读,让他们能够实现反向阅读,由此来锻炼和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
        2.4改善阅读方法,拓展阅读范围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结合课本内容提升学生开展朗读、默读文本内容的能力,还要学会对课本内容进行精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来查阅资料,拓展阅读课外材料等,从而培养学生发现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选择,同时改进学生平时的阅读方式,教授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也可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相关的阅读笔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课上将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进行阅读,分别是:初读、速读、细读,保证学生在阅读时能快速理解文章内容。而在自由阅读时,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连读、跳读、略读,引导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将文章理解通透。
        结束语
        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有必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使其阅读积极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洁.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87.
[2]孙昌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0(25):44-45.
[3]江顺清.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思路探讨[J].智力,2020(21):77-78.
[4]赖清福.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12):26-27.
[5]钟舒婷.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