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 赵钰
[导读]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哈密市第十五小学  赵钰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分数与小数的含义是教学中的关键。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所以我在教学中
        1 、突出小数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们通过《刘翔赛跑》中的一段数字资料,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这里也积极地渗透了思政元素,让孩子们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从小树立为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然后通过有个小朋友小红到超市买文具,可她看不懂标签上的价格,大家能不能帮帮她?(能)大家一起帮她读出这些文具的价格是多少好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爱心和自信心走进课堂。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小数,并抓住时机问:“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样的数呢?”,学生们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提高的兴趣,并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这部分教学通过创设一个学生所熟悉买卖商品的情境,建构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已有小数知识的回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动机。
        2、经历概念的发生、发展和不断“数学化”过程
        尽管是初步认识小数,也要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经历概念的逐步“数学化”过程,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多次设计了让学生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学习活动。


通过情景导入,因为价格在我们身边到处课件,学生们最熟悉,所以课件出示商品价格表格1时,直接请学生个别读,分组读,因为读的很好,于是我就问:“读的这么棒,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给他们自我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说出小数的读法。在这里我在课件上显示出一位小数和二位小数,读的时候就告诉学生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就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2位就是二位小数,初步让孩子们认识,这个环节很顺利,学生都知道怎么去读小数,不光要会读,教材还要求会写,所以在这里我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数去写,我在黑板上边写边教,“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注意小数点是实心小圆点,还要提醒学生小数点的位置,最后写小数部分”。同时,我还通过引导观察和评价小数的写法,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规范的书写习惯。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先比划一下一米有多长,一分米有多长,一厘米有多长,让他们先感知一下长度单位,也是复习一下旧的知识。再让他们看看给他们准备的米尺,找到1米,找到1分米,找到1厘米。我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分数的知识,把一米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就是一分米, 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数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自己得出3分米用小数表示的方法,进而延伸到1厘米,3厘米 ,18厘米如何用小数表示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深切感知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然后利用知识迁移探索出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并了解到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学会了刚才的知识,我出示书中的体检图,图里信息告诉我们小刚身高1米30厘米,问:“用米作单位用小数怎么表示呢?”这一现实的问题,学生在前面的基础上,很快说出是1.30米,在这里继续深化知识,小数点前面表示的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的是分米,第二位表示的是厘米。然后延伸到自己的身高如何用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学生积极性很高,都能准确的说出来,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理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我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归纳、整理,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认识。最后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方面会用到小数呢?这样,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又一次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首尾呼应,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系系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3、合理发挥多媒体优势,引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学生对于整数部分是零的一位小数的理解比较容易,但是对于整数部分不是零的一位小数意义的理解则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因此,在学生原创思维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动态演示了一位带小数意义和数轴图的思维建构过程。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较为清晰的理解了概念的意义,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思维的条理性习惯。
        4、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整节课,我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我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总之,本课遵循从直观开始逐步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用丰富的学习活动演绎概念“数学化”的过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