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人工智能教学 何丽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何丽
[导读] 高中信息技术中的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其中涉及大量有关人工智能的内容,“人工智能”是当下社会的热点词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的应用开发离不开人工智能,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符号运算,智能机器人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下的产物,人工智能开发应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与趋势。

海南省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  何丽  572299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中的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其中涉及大量有关人工智能的内容,“人工智能”是当下社会的热点词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的应用开发离不开人工智能,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符号运算,智能机器人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下的产物,人工智能开发应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与趋势。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与了解,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人工智能系统基本过程与方法中强化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全方位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中的AI人才,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与动力,鼓舞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校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开展,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工作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在数学学科的开展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利用教学短片为学生演示抽象化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主要从数学学科的数字化教育优势着手,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推动数学学科的教育改革,为数学学科的教育提供意见。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陈旧
        信息技术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但是在中考中却未能纳入考试的范畴。因此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有些老师不重视,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信息技术开展的主要目标,认为学生能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就完成教学任务。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的灌输一方面,影响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心态,另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对学生核心学习素养的提升。
        (二)教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纵观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目的主要是以应试为主,机械性地为学生灌输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通常是在老师的催促下学生才能完成学业,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而且与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总目标相偏离。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人工智能教学策略
        (一)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强化学生逻辑思维
        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由问题解决目的而来,编程计算,数据分析,信息社会想法应用都能帮助人们更好的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给学生渗透人工智能知识,可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探究中亲身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让学生以问题驱动为导向进行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与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探秘人工智能》这一课中,教师给学生播放一则东方卫视的新闻,新闻中主要介绍生活中的各类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有的能跳舞,有的能射箭,有的能踢足球,有的能打扫家务,各类新型的机器人出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升。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些机器人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回答道是人工智能。接着,教师再提问学生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是什么?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是什么?人工智能之父是谁?人工智能的实质是什么?在教师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问题下,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作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改变以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只学不思”的现象。在教师问题驱动导向的人工智能教学模式下,学生了解到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征。教师让学生畅想100年后的社会人工智能会有怎样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学生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人工智能开发应用的认识畅想人工智能未来对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应用、开发信息技术的思想情感。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给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带领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人工智能在当代社会中的强大作用,深化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看到人工智能在未来光明的应用前景。营造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情境创设、互动交流中开展高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教师基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操作能力给学生涉及人机对话、机器翻译、图像识别、符号运算、专家系统、语音识别、智能游戏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体验操作中不断强化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将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访问自然语言处理网站,让学生尝试与人工智能进行对话;第二组学生与五子棋进行对弈,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思维力与智慧性;第三组学生登录在线翻译网站,让人工智能将所给出的句子进行英汉互译。在人工智能现实操作应用体验后,教师让学生在组内谈一谈对聊天机器人的认识,思考聊天机器人是如何回答自己的问题的,让学生想一想电脑是如何下棋的,让学生评判在线翻译效果如何。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中认识到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总结到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代替人类,但可以为人类服务,成为人类生活工作方面的得力伙伴。教师让学生根据以上的人工智能体验活动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工智能应用的体现形式,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学生回答到搬家公司可以应用搬家机器人,物流机器人,自动驾驶机器人可以驾驶汽车,环境测试中可以应用水下机器人等。
        结束语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人工智能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人工智能知识技术,语言特征,工作原理,现实应用,发展前景。在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以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等融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质疑、探究,创新可以强化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体地位作用,完善学生的学习素养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凯旋,刘广峰.基于自主学习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8):121.
[2]钟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3.
[3]汪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