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以听促说”教学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李秀艳
[导读] 以听促说的英语教学方法,将听说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来满足各个环节教学的需求,并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得重要的语言资源,用来进行语言表达。

浙江省浦江县第四中学  李秀艳  322200

摘要:新课标对初中英语的语言能力培养提出了要求,在英语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中,听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着重培养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交际水平,听是英语知识的输入,说是语言能力的输出,听为说做了必要铺垫,说是学生听到的英语知识经过自身的消化吸收后,对语言的再运用。
关键词: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以听促说;
        在七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只会听不敢说,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强调英语的单词的背诵,语法的掌握这些英语的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听力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长期下去学生就越来越不敢开口,学成了哑巴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这种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用以听促说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变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以听促说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做好以听促写的教学,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在七年级的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实施了以听促说的教学方法,以英语A trip to the zoo为例,来进行以听促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目标词汇、句型,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达到对课文的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贯彻以听促说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以听促说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2.1课堂背景
        在初中英语外研版教材中A trip to the zoo的听说课教学时,教师对听力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了整合,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了教学内容后,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由于教材的内容是去动物园,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因此,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由于七年级学生英语的词汇量比较有限,教师在教学中也注重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
        2.2教学过程
        教师针对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动物,首先和初中学生玩儿猜一猜的游戏,让大家根据教师的描述去猜一猜,教师所描写的是什么动物。这个动物来自于中国,浑身圆滚滚的,以竹子为食,学生马上就猜出了是熊猫(panda);生活在非洲,身上有一些条纹,个头比我们日常见到的马要小一些…,还没到教师说完,学生就猜到了是斑马(zebra)。身上驮了两座山峰,学生立刻回答是骆驼(camel )。身上带着一个大袋子,袋鼠(kangaroo)。来自于南极,身上有很厚的脂肪,用两只脚走路,生活的环境是冰天雪地,看不到绿色植物。还没等教师说完学生就会猜到了是企鹅(penguin)。通过这样轻松有趣的游戏,教师顺利地导入了教学内容。而谜语中所涉及到的词汇都是教材内容中要学到的词汇,也让学生在热情高涨的游戏中学习了词汇,在学生猜出动物的同时,教师在将相关的英语单词写在了黑板上,并让学生通过联想去记忆词汇。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觉得英语词汇的学习也不枯燥了。
        接下来是对教材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讲解。教师着重从三个方面给学生讲解:一是词汇的发音和拼读,像thousand、giraffe、 kangaroo,这样相对音节比较长的词汇,记忆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着重进行了讲解。二是对表示国家和各个大洲的名词也进行了相应的讲解,像 Australian、European、 America、African、Asian、Oceania、 Oceania等,在教材中涉及到了各个大洲的动物,以及涉及的地名也比较多,教师在讲解词汇的同时,也适当地做了一些地理知识的补充和拓展。


三是对相关的句型的训练:Does the panda eat bamboo?
        Yes, it does. It eats bamboo.Does the tiger come from Europe?No, it doesn’t. It comes from Asia.
        同时也让学生对做相关的句型拓展练习。
        接下来是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教师给学生放录音或者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也要做相关的记录,将关键的信息记录下来并找到关键的词组和短语。在学生听完之后,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回答下列词语,在回答的同时,要把下列词语的英语写在横线上。
        一万六千人    五千动物      来自亚洲      吃肉    
        吃竹子      住在欧洲     每天      住在北极    
        在学生做完以上的内容之后,教师用PPT展示文本读音的升降调,然后让学生一句一句的跟着速读,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和语调。然后再请几名学生进行模仿对话,使学生在模仿的同时强化了语言教学目的。
        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学生对句型进行复习以及词汇的拓展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去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进行话题训练,学会组织词汇去进行表达,锻炼学生用相关的词汇进行情感的表达。在复习句型的同时也要进行句型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开阔思维。教师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去回答。
        例如,1) Do you like animals?  2)Where can you find the animals?  3)Which zoo have you been to?  4)Have you been to Beijing Zoo?  这样可以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
        在接下来的环节当中,教师用多媒体去展示相关的动物活动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去写一篇小英语作文。通过作文训练,让学生学会词汇的运用,也加强了学生的词汇的掌握。另外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让学生在对情境内容的描述中理清逻辑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听力材料的内容和作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让学生在班级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真正达到了以听促说的作用。
        2.3自我反思
        教师以A trip to the zoo为内容,展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让学生在听力训练中获取信息,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应用,教师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地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内容调整,以满足教学和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的需要,最终让学生得到以听促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结束语:
        以听促说的英语教学方法,将听说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来满足各个环节教学的需求,并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得重要的语言资源,用来进行语言表达。
参考文献:
[1] 罗敏芳.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以一节听说公开课为例[J].考试周刊,2016,(45):99-100.
[2] 郑颖.在初中英语读写课上运用思维型课堂理论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19,42(5):2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