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教学目标设计与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李维光
[导读] 通过地下工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践, 学生认识到地下工程课程既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 又是一门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学科。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陈亭羲 李维光  610101

摘要:随着我国地下工程开发利用的迅速发展,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造价等工程类专业人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做好地下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四川师范大学大学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为例,设计了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探讨了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总结和评价了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及学生需求,为国内高校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调查结果表明,87.57%同学对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满意,80.69% 的同学对于课程思政内容感兴趣。
关键词:地下工程  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 

        《地下工程》是我校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发展课程,具有研究对象广、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程度高等特点,它与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学、建筑机械、建筑施工等课程密切相关[1-3]。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4]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地下工程》教学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地下工程的基础知识;熟悉地下工程类型及结构与构造、施工方法及适用条件、施工设备,排查施工中隐患并制定对策措施,以取得地下工程建设“安全可靠、质量保证、方便施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效果;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系统、辩证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工程意识的素养,具备初步独立分析和解决地下工程施工问题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一、教学目标设计指导思想
        1.知识目标
        地下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讲授涉及到地下工程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归纳总结,重点强调地下工程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能力目标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6],学生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地下工程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了解地下工程问题的多学科技术背景和特点,能按照需要设计一般的地下工程项目,编制规范的说明书,以书面报告、设计说明书和陈述发言等方式清晰地表达地下工程问题,与同行、公众有效沟通;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根据任务要求合理制订工作计划;在团队合作中分工协作,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良好的职业发展观。
        3.育人目标
        了解地下工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正确认识地下工程和客观世界的相互关系,熟悉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充分考虑地下工程实践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问题;理解地下工程的社会价值以及建设者的社会责任,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熟悉地下工程类型及结构与构造、施工方法及适用条件、施工设备;掌握明挖法基本施工工艺、支护结构;掌握暗挖法施工技术,即钻爆法、盾构法基本施工工艺、技术及其支护结构;熟悉地下工程施工防供水、供电、供风等辅助施工组成、设备、设施等;掌握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2.能力目标
        (1)工程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能查阅有关地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标准、规范的能力和严格遵守的能力;能依据技术标准、规范等,对工程项目能进行简单的隐患排查故障;根据实际需要完成一般地下工程的设计工作,制定对应安全技术措施。
        (2)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期刊、网站等渠道,进一步深入学习地下工程的规划、施工、管理等技术,了解其技术发展现状、行业动态等,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清晰明了的职业发展观,具备不断适应的发展能力。
        (3)团队管理与合作能力。通过工地现场参观、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能根据任务要求合理制订工作计划,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合理分配任务,并协调完成工作任务。
        (4)沟通表达能力。学生总结归纳每一章内容,指出其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能以报告、设计文稿等方式,清晰地表达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流利地沟通和交流。
        (5)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课程设计项目的完成,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育人目标
        (1)爱国情怀。通过港珠澳大桥、秦岭终南山隧道、重庆816工程等地下工程,结合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对地下工程人才的需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7]。
        (2)遵纪守法意识。养成严格遵守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的习惯,严格执行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对待工作的作风,并延伸到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3)敬业精神。结合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通过王梦恕、钱七虎、孙钧、关宝树等典型地下工程前辈事例,引导学生向前辈学习,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
        (4)科学思维。教会学生用辩证的思维习惯看待和处理地下工程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用数学思维模式来描述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工程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5)诚信合作。通过教学过程中实施分组讨论、作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良好品格和协同作业的团队精神。
        三、课程教学策略
        (1)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水准;严谨治学,提升教学、学术水平,努力成为学生行为的楷模和榜样。
        (2)结合工科课程特点,教学过程中植入责任与使命担当、伦理、人文、家国、视野等文化成分,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3)始终贯穿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加深学生对课程体系架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4)知识传授与方法传授并重,引导学生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5)课堂教学为主课外体验为辅,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知识点,课后体验如地铁车站的地下工程,参观、记录其车站类型、尺寸、设备设施布置等点,形成图文并茂的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地铁车站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6)借助课程网站等在线开放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让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
        四、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1.课程考核
        主要有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形式主要为开卷考试,考核内容主要有关地下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的应用等方面,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名词解释、简答型、分析题等,试题应反映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适当增加综合能力的考核试题的分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进行综合考核。平时考核主要包含平时考勤、表现、平时测验、作业成绩等。
        2.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调查采用自编的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表,问卷采用单项选择题方式,由分为教师素养、教学改革、教学能力、教学效果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主要调查学习地下工程大学生对于地下工程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教学效果等。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如表1所示。               

       
        《地下工程》教学目标设计通过一年半的教学实践,通过对2018级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145位同学的调查,其中140为同学提交了表1的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表,按照大于等于85分满意、大于等于75分但小于85分比较满意、大于等于60分但小于75分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不满意的四级分类,统计得出的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在向145位同学发放的145份评价表中,收回140份评价表,评价表收回率96.55%,符合问卷调差要求;87.57%同学对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满意,达到了预先设计的目的。
        3.关注需求调查
        设计的地下工程课程思政关注需求调查表,采用单项选择题方式。需求调查结果表明:80.69% 的同学对于思政内容感兴趣,对课程思政有较大的需求;有75.86% 的同学认为课程思政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有帮助,有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课程思政对同学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观”引领占比88.96%、丰富知识占比 84.83%、品格形成占比 76.55%等方面。
        五、结论
        通过地下工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践, 学生认识到地下工程课程既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 又是一门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学科。调查结果表明,87.57%同学对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满意,80.69% 的同学对于课程思政内容感兴趣。地下工程作为我校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发展课,其课程教学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又要有针对性,既要确保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又要精心挑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峰,胡辉. 地下工程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思路及教学效果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为例[J]. 教育教师论坛,2020(08):334-336.
[2]孟津竹,任大林,王军,等. 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27):40-42+47.
[3]张丽娟.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7,42(1):239-241.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 9.
[5]王永友.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科学思维教学模式的实践考量[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1):81-87.
[6]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年11月修订)[EB/OL].
[7]黄喜娜,蓝玉洁,寇 露,等. 《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路与实施途径[J]. 时代教育,2020,34(1):81-87.
作者简介:陈亭羲(1997-),四川眉山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山与地下工程安全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李维光(1964-),四川眉山人,教授,主要从事矿山与地下工程安全方面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