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以龙子湖区域高校大学生为例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吕嘉欣
[导读]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此背景下愈发凸显并引起广泛关注。

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吕嘉欣  450003

摘要: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此背景下愈发凸显并引起广泛关注。如今疫情爆发时期已经度过,我国疫情得到控制,社会步入后疫情时代,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依然严峻。本文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立足当下,从社会背景、疫情影响、原生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大学生 后疫情时代 心理健康成因
        引言
        大学生在社会中是较为特殊的存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出生于物质生活较为发达的时代,自身社会经历较少,抗压能力较弱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加之大学处于学生时代向社会阶段的过渡时期,学生时代遗留的心理问题和大学新产生的对未来学习工作的迷茫或是全新人际关系的冲击,都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后疫情时代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时期则让本就严峻的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引发社会广泛思考。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如何让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建设和谐校园乃至国家社会的良性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梁钊源在《外显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叙事团体心理干预》中采用问卷法对2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有37.35%的被试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超过62%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及以上的心理问题,但选择专业心理求助的人数仅有5%。所以说有心理问题倾向的高校大学生占相当高的比例,但愿意主动进行心理求助的比例不高。大学生群体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有一部分人长期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对生活失去热情,对生命失去信心。而这些心理问题也会导致生理问题的出现,使大学生难以排解。同时,从梁钊源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很小一部分深受困扰的学生会去寻求专业心理求助。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自各个方面,来源广、成因复杂。加之疫情带来与之前不同的社会环境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困扰,使大学生产生更深的焦虑等情绪。因此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价值。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一)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除了个体交往能力之外还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原生家庭研究与家庭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家庭环境、成员关系极大影响着个体产生心理障碍的概率。通过对强迫症患者的原生 家庭特征分析发现,父母对于家庭、婚姻的完美主义更容易造成个体出现强迫症这种心理障碍。除此之外,个体在现阶段的心理调节能力与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息息相关。在原生家庭中,父母能否展现良好的榜样示范对于个体在现阶段是否能够掌握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至关重要。在父母不能做出良好人际交往示范的原生家庭中,子女也就不容易掌握与他人正确交往的方式,进而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大学中大学生生源地广泛,生活方式、习惯以及成长环境相差较大,部分大学生难以合理处理差异,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家长制的家庭中,子女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 家长的规定与监督。而在进入大学后,很难从家长监督转为自我监督,甚至出现报复性的厌学现象。而在对学业水平要求较高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对待学业水平的态度容易走向极端情况,将学业水平视作衡量个体能力的唯一标尺,但大学中大量相同层次人才云集,极易造成心理落差,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二)疫情背景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影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波动。疫情影响了很多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有关国家围绕疫情展开合作也引发冲突,遍布网络、媒体等的舆论报道让单纯、缺少阅历的大学生无法辨别。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冲击,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较大,因疫情早期实施延迟复工、避免人员流动,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一些学生被顶岗实习企业临时取消岗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无法完成实习任务导致心理压力加剧。文化产业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度时期,电影业、旅游业几乎叫停。由于文化生活匮乏、人际交往缺失、学生的精神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自我封闭问题。同时,大学期间处于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从中学时期的考学、排名等较为单纯的学习问题向未来毕业、工作、考研等与自己未来自立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当处于一个与外界相对封闭隔绝的环境时,就会产生焦虑倾向。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为千禧一代,成长在我国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国家和平安乐、百姓和谐。在此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往往缺乏科学的社会认知,并且承压能力弱。在衣食不缺的背景下,新时代青年应该为何拼搏这种时代问题令无数00后思考。互联网日益发达的21世纪,信息爆炸式的产生在无数个时刻,青年人是上网的主力军,大量信息灌输而成了早熟的一代。但乱花渐欲迷人眼,许多尚未有足够分辨能力的人看到的错误或是负面的消息都可能对他的心理造成极大影响。加之这一代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中长辈父母容易对孩子过度关怀,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较少接受挫折,极易形成骄纵任性、自私任性的性格。这种性格影响下,大学中往往难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影响日常人际交往,或是对别人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随之发展,人均受教育程度巨大提升,受教育人数也逐年提高,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的学生因高考改变命运。但大学中学生家庭状况差异大,部分贫困家庭因自身性格或是家境差距孩子难以融入正常社交圈。大学校园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大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往往也会接触上各类因素,受到各类因素的干预。同时,高中生涯向大学生涯的转变,也会在过于放松的过程中造成大学生的心理落差,形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前文中也曾谈到,大学生普遍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那么在错综复杂的因素干扰下,也会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错落。从而无法统一大学生的内心,在面对同一事物时会同时存在多种观念与想法。 并使大学生逐渐在这样的状态下迷失自我,形成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霁芳.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 才智,2020,(29):96-97.
[1] 胡娇铃.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J]. 人力资源管理 ,2017,000(010):258-259
本文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以龙子湖区域大学生为例”项目编号2020XA025提供资金支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