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肯定打动童心,以信任唤起信心——论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叶金花
[导读] 如今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兴未艾,班级管理亦开始追求更加完善的方法和手段。赏识教育是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为准则,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与品格的形成为目标的教育。

广东省惠城区汝湖镇仍图中心小学  叶金花

摘  要:如今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兴未艾,班级管理亦开始追求更加完善的方法和手段。赏识教育是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为准则,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与品格的形成为目标的教育。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让理解作为与学生交流和分享的桥梁,让合理肯定成为学生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药,让真诚的赞美成为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推进器,从而发挥赏识的力量,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尊、自律、自强的优秀品质,同时构建班级积极向上,团结融洽的育人氛围。
关键词:赏识教育;尊重信任;小学班级管理
        赞赏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法则,追求成功与赞扬是人的天性。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赏识教育原则,需要我们去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用认同、无条件的支持来打动和激励学生。恰到好处的赏识与批评犹如春风化雨,能够让孩子在虚心接受教育的同时,产生一种主动进取、努力改正的积极心理,并与老师建立一种相互信任、愉快沟通的和谐关系。因此开展赏识教育也需要老师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长善救失,即让孩子从内心真正感受到被聆听、被关心,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夸赞和表扬,从而实现行为的积极改变。
        一、尊重差异,用肯定打动童心
        在《英国的天才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思维:一个完整的天才轮,既要承认天赋的差别,也要认识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力量。对于学生的遗传差别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却可以用赞赏的方式为学生传递信心,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评价和衡量学生不应用一把固定的尺子,而应用多维的角度来综合看待。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也在提醒我们要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来评价学生质量的高低,而不是唯成绩论。
        教育家李镇西曾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只有放下老师的架子,蹲下身来,和孩子做朋友,才能做到真正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现实中可能有的学生敏感多疑,心思细腻,当其成绩不理想或是违反了班级纪律时,我们需要在保护其自尊心的情况下对其客观评价,通过严谨的措辞和宽容的态度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在纠正指正过后我们需要做好必要的善后工作,可以是一个轻轻的动作——拍拍肩膀或是一个肯定的眼神,告诉学生你相信他。有的学生外向活泼,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此我们在管理纠正时应该注重严慈相济,挖掘和发挥他们的优点,并利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与班上的同学都能融洽相处,但上课总是分心、爱讲话。于是我与他制定一个“盟约”:“你善于沟通,现在由你来当老师的小助手,督促同学们遵守纪律好好学习,表现良好可以获得奖励喔”。很快,他就进入了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上课不讲话了,课间还主动与常违反纪律的同学交流,以身作则地带动他们遵守纪律好好上课,班上的纪律变好了,他的脸上也洋溢着自信。有的学生懦弱胆小、缺乏主见,尤其是学困生可能在成绩不理想时会产生自卑心理,对此我们要多加关注,倾听他们的愿望、困惑和诉求,并在帮助解决问题的同时不吝鼓励和赞美,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逐渐建立自信心。
        二、适度赏识,以信任唤起信心
表扬如暖阳,会给人带来温暖、自信和力量。然而赏识教育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也不等于放任。我们在赏识的同时,亦不可以让管教缺位。过渡的赏识、随意的赏识可能会让学生无法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甚至导致他们过分自信、骄傲自满,也可能降低他们对于欣赏的认可度,因为在他们的心理,老师的赏识是“例行公事”,是“别有用心”,此时赏识、夸奖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欣赏要做到有度,批评要做到合理,并通过两者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来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并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敬畏感和信任感。
        拿捏有度的赏识才最有意义,老师真诚的微笑、恳切的语言可能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前提是需要我们抓住表扬的契机,并运用恰当的欣赏方法才能够让欣赏点石成金。例如间接式欣赏评价:“你的英语作业字迹写的好工整漂亮,你是怎么做到的呀?”“你画的这只小猪好可爱、好逼真,这也太厉害了吧”等。贴合实际的赏识才能让他们学着欣赏自己,才能更自信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赞美是更值得笃定的欣赏,与表扬不同的是,我们可以在学生背后表达赞扬,这对于被表扬者来说意味着更深层次的认可和信任。例如通过同学的嘴中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赞美,他们会更愿意相信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并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这在班级管理中也是营造团结友好氛围的一个捷径。
        三、多元欣赏,借认同激发潜能
        如果说欣赏有目的,那么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更好发展,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还是一般的,无论是活泼开朗的还是性格内向的。而要发挥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还应重视赏识方式的多样化。润物细无声的赏识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却能让孩子的心灵舒展,得以会心一笑,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例如在教室内设置“星光点点”、“荣誉角”等成果展示栏,既可以丰富班级的教育元素,又可以营造温馨、多彩的班级氛围。在“星光点点”展示墙上,可以是孩子们在阅读课上用心朗读、体育课上全力奔跑的照片,可以是美术课上的精彩画作或者作文课上的优美文章…… 在荣誉角中可以是学生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知识竞答中的奖状、勋章,可以班级活动中同伴互助的纪念照片,可以是学科竞赛优胜者、三好学生的精美奖状……而在展示栏上亦可以写上我们的赏识标语:“你让我感到骄傲”“你是最可爱的小孩”“你的努力是我们的动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元赏识让每一个孩子的特长发光发亮,让每一个孩子的才能都能够得以张扬,让这种无处不在的欣赏成为调动孩子发挥潜能的无声力量,也让师生在相互赏识中一起成长。常言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有时候赏识的力量不是立竿见影的,当信任和赞赏一点一点积累,一点一点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心理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改变和升级。就像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观点,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普通人的动机和潜能,可以让人更健康和快乐。班级管理中的多元赏识、全面赏识亦是增进情感、增强认同,是将潜在的智慧转变为现实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总结:
        赏识教育的出发点源自爱和信任,赏识教育的落脚点是鼓励和宽容。诚然单一的赏识不是征服孩子的唯一法宝,也不可能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金钥匙。但是合理、恰当的赏识却是改变孩子、激励孩子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要用一颗爱心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用热心来留漏和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爱,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才能让孩子们在开放的班级环境中自由成长,在积极体验中不断获得自信和满足感,在相互欣赏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玉旭.第56号教室对现代小学班级管理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8(32):7-9.
[2]杨留鹏.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难题及改善策略[J].教育界,2020(36):60-61.
[3]梁雅瑜.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需要和动机策略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2):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