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李琴
[导读] 英语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进而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李琴

摘要:英语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进而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文立足于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Go For it!》教材的编排和设计,利用教材中的特定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依据教材中的情景和教学目标,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听说任务,以期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 英语教学 听说课
        一、引言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交流的工具,英语学习要求发展听、说、读、写四门技能,而听、说是与人交流重要环节。在日常交际活动中,45%的信息是通过听获取的,30%的信息是通过说的形式传递的,而读与写仅各占16%和9%(Rivers, 1997)。但在英语教学中发现,受语言环境、心理原因、学生能力水平和储备知识、教学模式等不同因素影响,学生难以流利地用英语来表达所学目标任务或对话题的看法。
        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听说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语言技能的要求”做了调整,要求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扩大听的输入量。九年级结束时,学生在听的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为:能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谈话,并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在说的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为: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能用英语表演短剧。
        三、基于《Go For it!》教材的任务型教学听说课
        1.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最早可追溯至印度语言学家Prabhu实施的交际实验教学。该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 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程晓堂2004,龚亚夫、罗少茜2003)。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程晓堂、鲁子问、钟淑梅2007)。教学途径是以人为本、以任务为动力、以任务为目的、以任务为核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促进学习过程,完成有目的的交际活动,较好地学习目的语。它强调意义的理解和意义的表达,在具体形式上强调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任务型教学方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使用的英语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掌握语言技能,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Rod Ellis (2019)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Pre-task Phase),任务阶段(Main-task Phase)和后任务阶段(Post-task Phase)。
        前任务阶段(Pre-task Phase)主要起着热身的作用。包括任务的导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料等。在任务准备阶段,学生完成知识准备和铺垫,熟悉背景知识,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为完成第二阶段的交际任务做准备。
        在任务的实施阶段(Main-task Phase),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来完成任务。
        后任务阶段(Post-task Phase),又称为语言焦点阶段,或语言教学阶段,包括语言分析和语言活动。语言的重点将从语言意义转向语言形式,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基本语言点。
        2.《Go For It!》教材概述
        云南省初中使用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人教版《Go For It!》教材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编写,基于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思想,设计一系列任务,形成了一套生活化的学习程序,让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教材每个单元基于不同话题,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和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分成A和B部分,还附有Self check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拓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在Self check部分,学生可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本书结构安排呈阶梯形,由语言基础知识做铺垫、多种形式的训练做支持,任务由易到难,使学生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素养整体提高和发展。
        听说课分别位于Section A(1a—2d)和Section B(1a—1d),通过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操练核心词汇和句型,学习基础语言知识,为学生学习读、写技能做准备。
        3.任务型教学听说课流程概述
        基于《Go For It!》教材编排和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提供的特定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依据教材中特定的情景和教学目标,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询问、沟通、表达、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我设计的听说课流程如下:
        前任务(Pre-task Phase):介绍本节课的任务和目的。这一阶段属于信息输入,帮助学生熟悉本节课话题、所需的新词和短语,目的是为了激活背景知识、减轻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负荷。(Skehan 1998)。老师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和目标,比如利用视频、音频、图片或从个人经历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突出本节课的单词、短语等;预测听的内容。
        任务中(Main-task Phase):利用教材听力活动,训练听力技巧,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听时可以结对互查答案、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等多种活动方式。录音播放两至三遍,设计多种听力题型提升学生答题的兴趣。
        后任务(Post-task Phase):这是语言运用交际的阶段,学生和老师依据听力任务的完成情况反思评价,并关注语言形式,进一步理解听力材料的意义,属于输出性活动。听力后活动有跟读录音、复述听力材料、阅读听力材料,在老师帮助下关注听力任务中需要交际的语言形式和形式。然后学生再依据设计出的实际交际任务,加强综合运用,通过感知和归纳总结的语言结构,利用小组对话、讨论和汇报的形式输出。
        四、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听说课教学案例
        我采用的案例是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c。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legends and stories(传说和故事)”,语言目标是要求学生用unless, as soon as和so…that…等连词讲故事。
        2.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愚公移山》是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神话,同学们很熟悉,也对故事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故事的英文版的好奇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用英文将故事讲述完整,并用所学内容讲述所一个自己所熟悉的中国民间故事。
        3.学习策略
        本节课利用pair work,group work,report等训练形式,围绕“tell a story(讲故事)”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语言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4.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学会用as soon as,so … that…,unless等连词完整地用英文讲述一个中国民间故事。
        情感目标:学习中国民间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和主人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5.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用课本中出现的生词,以及用连词讲述故事,表达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并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或观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将熟悉的中国童话故事内容转换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四位的语言表达。
        6.教学流程
        Step1. Pre-listening.(Pre-task Phase)
        Greeting and warming up.
        Show some pic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tories and ask students to remind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the names of the stories.
        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对话:
        T: What’s his/her name?
        Ss: His name is Monkey King/His name is Hou Yi/His name is Yu Gong/Her name is Nv Wa.
        T: What’s the name of the story?
        Ss: Journey to the West/Hou Yi Shoots the Suns/Yu Gong Moves the Mountains/Nv Wa Repairs the Sky.
        【设计目的】
        听前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学生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图式。同时,了解神话故事的英文名,为之后的任务型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语言信息输入。为完成听说任务做好热身准备。
        Step2. Listening & Speaking Task (Main-task Phase)
        Listening for The 1st time (1b): Ask students to listen and check the facts they hear and tell which story the pictures are about.
        Speaking for the first time(1c): Pair work. Discuss the questions with the partner.
        Q1.How does the story begin?
        Q2. What happened next?
        Q3. Where would they put all the earth and stone from the mountains?
        Listening for the second time (2a): 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1-4] in order to tell the story.
        Listening for the third time (2b): Listen and circle the words students hear.
        Speaking for the 2nd time (2c):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2a and tell the story in students’ own words.
        【设计目的】
        本环节的任务是听说训练。通过听力训练,学生有意识地听关键字,语言输入。学生通过听力任务,进一步输入信息,了解《愚公移山》的英文版,提高故事的英文版的熟练程度。在1c和2c口语练习部分,构建讲英文故事的框架。
        Step3. Do a report. (Post-task Phase)
        Speaking for the 3rd time (group work): Students in a group take turns to tell a traditional story and fill in the chart below, like this: student A writes down the information of student B, student C writes down the information of student D, and so on.

       
       【设计目的】
        本环节是任务输出环节。学生分成小组,轮流讲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传统故事,并完成上述表格,且对表格中的信息做报告。学生合作并收集信息,这是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通过谈论对所讲传统故事的看法,思考故事所蕴含现实意义,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并检查自己是否已完成语言目标:学会讲故事。
        五、结语
        本节课将任务放在第一位,任务始终贯穿教学过程,具有连续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师直接呈现和灌输语言形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的互动性,通过真实的语言材料和语境,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用目的语交际促进语言学习自动性的生成。它还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性原则。语言的交际是一个过程,交际能力的获得也是一个过程,任务型学习的宗旨之一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学习,感知和归纳语言形式,进而促进语言的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Rivers, W.M.1997.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程晓堂,2004. 任务型语言教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龚亚,罗少茜,2003. 任务型语言教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程晓堂,鲁子问,钟淑梅,2007.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
6.Rod Ellis, 2019. Introducing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7.Skehan, P 1998.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Univ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