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话、协商契约转化问题学生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王辉
[导读] 平等对话,打开心灵的窗户,使问题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协商契约,制定矫正不良行为的合同,令问题学生主动履行“游戏规则”;激励表扬、引导正确归因帮助问题学生树立信心,使问题学生最终成上进生、先进生。

浙江省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  王辉

【摘要】 平等对话,打开心灵的窗户,使问题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协商契约,制定矫正不良行为的合同,令问题学生主动履行“游戏规则”;激励表扬、引导正确归因帮助问题学生树立信心,使问题学生最终成上进生、先进生。
【关键词】 平等对话   协商契约   激励   正确归因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关心优秀生往往并不难,他们各方面都不错,即便出现情况,只要教师一指点,他们便心领神会,教师从感情上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问题学生则不然。很多问题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生活行为习惯也差。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当天做到隔天就忘了的这还算好,仍然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的也不足多怪。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容易成为老师的批评、体罚甚至奚落的对象,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就无从谈起了。以至于很多老师面对毫无起色的说教唉声叹气、心烦意乱、暴跳如雷,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自然也就源源流长,屡见报端了。
        但这并不是说,问题学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问题学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他们是可以转化的。笔者认为转化问题学生关键还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工作是否到位。几年我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摸索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途径。
        二、实践与探索
        1.打开心灵的门阙
        问题学生之所以存在问题,原因非常复杂。有的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龄孩子的平均水平,有的是受到坏风气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家庭长期的过分溺爱所致,有的是生活矛盾处理不当(如离异家庭等)。不管哪种原因,一旦成为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冷淡与歧视。而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后,则会向两极发展。一种是产生自卑心理,另一种是产生自负抗拒心理。因此,教师严厉的说教、批评,只会筑起师生情感的屏障,恶化师生关系,起不到教育的效果。由此看来,沟通问题学生心灵,是我们班主任做好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的第一环。实践中我尝试着:
        平等对话深入了解和研究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消除他们的疑惧心和自卑感。问题学生一般性格孤僻,感情脆弱,疑心重自卑情绪浓,对自己缺乏信心,对他人怀有戒心甚至敌意。实践经验告诉我到平等对话是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有效途径。为人师者,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地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不刺激和伤害他们,尊重他们,用他们的眼光来看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问题学生才会觉得教师没有歧视、厌恶他们,从而打消掉聚集在他们心头的疑虑,开启他们心灵的门阙。老师就会被他们视为知心人、真心人,和他们之间就会有许多共同的语言,他们就会和你说知心话,真心话。这样,我们就能因人而异,因事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自然学生也乐意接受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我们的教育奏效就是时间问题了。
        2.协商契约矫正不良行为
        启动内在动力,让问题学生自愿并自觉进行自我矫正。但问题学生往往意志薄弱,道德观念模糊,又缺乏一定的评价能力。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去坚持,往往会力不从心、半途而废。所以,在矫正过程中,必须“他律”和“自律”相结合,长计划、短要求,做好转化工作。
        协商契约矫正不良行为。行为契约是两方或多方之间的一种协定,师生讨论的结果,令双方满意,它规定其中一方或各方在特定的情境中的行为方式。行为契约是一份具体的,通常是书面的协定,写明每个人需做了的确切行为。此外行为契约列出执行协定的行为时,有关的具体奖励或惩罚。因此,行为合同是一种“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严谨的干预措施。行为契约给学生造成一种约束,鼓励他们在没有外界的、具体的奖赏或消极后果的情况下,实践以往不能做到的那些行为。
        如在与一位体育课经常迟到、缺课的学生制定的一份契约:
        周一2:30,周三9:20,周五9:20我将按时去上体育课,共连续三周。××主动给予帮助:和×××一起去上课。我的老师将帮助我:每次我准时的时候告诉我有多棒。
        作为奖励我将可为体育课上的学生助手。当两天足球、乒乓球等比赛的裁判。

       
        
        三个星期中,这位学生没逃过一次课,于是,我和他制定第二份契约,这份契约的期限加长到五个星期,第三份契约去掉同学提醒,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成功的转化了这位学生的不良行为。面对结果,我很高兴,但最高兴不是我,是他,这位有过不良行为的学生。
        行为契约具有明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料几方面的相互,因此每个人都在它的督促下履行职责。契约行文的具体明确使人们正视“游戏规则”,并防止了人们有意识地推卸责任,如随口编造的借口,学生容易做到。
        常言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对于智力、成绩均在其他人之下的问题学生,在执行契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其一时的出错和反复而丧失信心。相反,更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问题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其奉献为人父,为人母的爱心,并且耐心地对其进行指导教育。
        3.激励、引导正确归因
        激励寄语、正确归因帮助问题学生树立信心。对学生在履行契约中、后的良好表现和进步,及时予以鼓励并引导正确归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归因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将其成败归于能力、努力、运气或任务难度。如果学生将成败归于努力,那么,他们会认为是可控因素影响着自己的学习。因此,只要他们努力的话,是可以在同样的情景下取得预期的成功的。如果学生将其成败归于能力、运气或任难度时他们择感觉很难控制结果,而且开始认为哪怕是在将来全力以赴也不会对其成绩产生影响。故,转化过程中通过赞扬学生让学生注意到影响到表现、学习的一些可控因素,形成一种原因内控观,相信自己通过努力是可以取得进步,能实现预定目标的,树立起信心,投入“摘下一个苹果”的努力当中。
        三、思考与体会
        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做的要比说的难的多。教师只有带着一颗爱心,善于沟通,叩开问题学生紧闭的心扉,想他们所想,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表现出足够的耐心,才能转化、教育好他们。
        总之,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没有现成的灵丹妙药,全靠班主任正确地教育思想与灵活的教育艺术,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花工夫,并持之以恒,丑小鸭是可以变成白天鹅的,问题学生也是可以转化为上进生、先进生的。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2]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美)Veron F.jones & Louise S.Jones著,方彤等译:《全面课堂管理》2002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