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效能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井阳军
[导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互融共生,通过有效的联动手段,建立健全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创新机制,实现功能上、载体上、体系上有机整合,打造多极、多元、多点的联动机制,实现“求真正德育人”的最佳效果。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井阳军  47610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互融共生,通过有效的联动手段,建立健全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创新机制,实现功能上、载体上、体系上有机整合,打造多极、多元、多点的联动机制,实现“求真正德育人”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联动效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有效的联动手段,建立健全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创新机制,实现功能上、载体上、体系上有机整合,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联动融合,实现高校大学生“国家意识形态”从自发到自觉的科学引领。
        一、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联动推进机制
        1.完善行政指令推进机制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联动的初期,由于部分高校职能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其理解认识的不足,所以导致当前两者进行联动的动力不足,这就离不开用强制性的行政指令性手段来推动两者进行联动,所以当前阶段,通过行政指令性政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联动是十分必要的手段。这些行政指令性手段包含了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个高校本身颁布的各种政策、文件、通知、方案、条例等等。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号)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号),这两份文件是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联动的重要指南,两份文件内蕴的两者进行相互助力的重要思想对于两者进行联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 我们也非常期待中央职能部门能够出台专门针对两者进行联动的指导性政策意见,这必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动起到积极强大、无可比拟的行政推动力。
        2.完善利益策略推动机制利益策略推动机制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联动的初步阶段,由于参与者和实施者还未形成自觉参与的意识情况下,利用利益策略,来激发和激励高校各个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来参与两者进行联动的参与热情,是具备可行性的。在具体实施手段上,高校党政部门可以设置部分物质或者精神奖励,用来奖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联动过程中表现突出优异的师生员工或者职能部门,不仅可以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参与热情,也可以突出高校推进两者进行联动的信心和决心,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此外,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于一体的校园活动或者学生社团,应当在场地、资金、政策上予以大力扶持,积极鼓励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动探索,并树立典型,在全高校范围内进行表彰推广,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荐,以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3.完善内在惯性推动机制
        任何社会长效活动中都存在着内在隐形的惯性推动力,但是这种内在惯性推动力的出现往往是在社会长效活动的中后期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动过程也不例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动过程中的内在惯性推动力主要包括心理、宣传、实践、自觉等各方面的因素,它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来保证两者进行联动的持久进行,需要一系列必要的奖惩措施来针对两者的联动实施心理推动,需要各种宣传实践来推进两者的联动深入人心,从而将人的“自觉”内化在两者的联动过程之中,不断自觉、持久的整合高校内外部各种资源,以此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动长效机制。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联动运行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动存在着其内在的运行机制,探析其运行机制的原理因素,有助于我们深入掌握其运行方式,继而有效搭建出丰富多彩的运行平台或者载体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良好的联动。
        1.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蕴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的运行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大学生参与激情的现象,究其原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大学生的校园实际生活不紧密有重要关系,简言之,就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相互脱节而造成的。因此,将高校思想政治教有通过系列手段内蕴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既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生动趣味性,也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更加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始终保持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人格的轨迹中,所以,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蕴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的运行机制,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来,是实现二者联动的有效途径。



        2.建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蕴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行机制
        我们知道,校园文化建设所展的活动具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特征,它既包括了当前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内容,也不可避免的出现非主流价值观念的情况,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正确的指引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正常的发挥其积极的育人作用,发挥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力量。因此,在两者的联动过程中,必须有意识、“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地将校园文化活动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例如思政工作者在设计思政教育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摒弃枯燥说教,参考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方式的多样性、新颖性,形成一种轻松自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拜访老红军、访问革命圣地等活动相结合,将政治课本上平面、单一的说教内容转化为立体的、生动的形象,最终在活动中灌输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3.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内部协调运行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要实现良好的联动,就必须建立起两者内部的协调运行机制,只有两者真正统规划、 统运作, 而不是当各自为政,才能最终实现高校教育活动的育人职能。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内部协调运行机制,就是要形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另一个方面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视野下的思政工作,只有两者进行联动,才能最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主流价值观的共同努力来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促使大学生形成与当前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符合的价值观念,继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内部协调运行机制,通过二者联动的合力,将两者“润心铸魂”的形式有机统一、有机结合,才能最终达到育人的教育目的。
        三、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联动保障机制
        1.以充足的物质经费“蓄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动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质经费保证,这是其进行联动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高校应当将其资金保证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之中,以此来保证两者进行联动。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将其在财政中进行单列,用于开展两者进行联动的人员培训、场地建设、物质的更新、奖惩资金等等。考虑到高校本身经费相对受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驻地政府部分应当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化解高校在两者进行联动的资金压力。同时,高校党团组织、大学生社团组织在开展进行大型联动活动的时候,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邀商引资”,引入社会力量,举全局之力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良好联动。
        2.以健全组织、监督“供保障”
        建立健全离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联动的组织、监督保障有两方面考量。一方面, 高校根据自身需求,整合校内现有资源,由主管思政文化建设的校领导出面牵头,建立个联动协调机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由党委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团委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具体执行,校内各学院、各部门配合相关活动工作的开展,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其责任可以落实到校内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院(系部)级领导和思政辅导员身上做到机构明确、渠道畅通、责任到人,以此在组织上自上而下地进行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用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联动不会偏离方向,在实践操作中,应当制定监督制度,由校级部门出面,定时定期对两者在进行联动的环节中进行评估检查,落实责任,查实问题,奖优罚劣;此外,还可以考虑不定时召开协调工作会,针对两者进行联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商沟通,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联动的顺利健康开展。
        3.以坚实的理论基础“铸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动也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只有深入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动理论进行研究,把握其联动本质,明晰其联动规律,才能更好地规划出两者进行联动的实现途径,继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对两者的联动理论进行研究。所以,必须在两者有机联动基础上,总结经验,将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考虑设立一批专项研究课题,对两者进行联动的基础、价值、规律、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实现两者建设的联动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景林.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载体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周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3.玉素萍,周世中.至善之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
4.程浩,崔福海,孙宁.中国高校四象征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5.林晓峰,林春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
课题简介: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以河南基层组织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MKS-318.
作者简介:井阳军(1970.06—),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