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正能量传播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陈安琪
[导读] 进入习近平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直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向前发展,正能量的传播有了很好的传输载体。

武汉东湖学院  陈安琪  430212

摘要:进入习近平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直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向前发展,正能量的传播有了很好的传输载体。而思想政治课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副思想利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渗透性的正面影响。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的鱼龙混杂和琳琅满目,也在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认知,对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挑战。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这种困境背后出现的原因,并以期探究出有哪些有效的正能量传播策略,并分析如何将其有针对性地嵌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策略
        引言
        正能量一词最先产生于微博,凭借其丰富多样的内涵,迅速火遍了网络空间和实体社会,近些年来,随着正能量和社会现实事件的结合,更加彰显出了其深入人心的影响。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定道德追求,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就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乘风破浪、阔步前行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正能量发弘扬展现出了全社会对中国梦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高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能量的传播对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化,在社会信息大爆炸这一冲击下,如何吸引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融入到课堂内外的教学中来,应当从正能量传播策略入手,对每一代的不同群体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高校推进思想政治课中正能量传播的现实困境和原因分析
        (一)大多数学生接触网络虚拟案例较多,缺乏足够的实践导致行动力不足
        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电子设备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而较少和社会进行主动接触,以及与身边的人积极沟通。当在网络新闻上浏览到各种参差不齐的信息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很容易加入各种舆论的大军中去,参与各种网络暴力或是被迫网暴,对其身心成长和价值观的养成非常不利,抑或是习惯了各类事件后,容易逐渐变得冷漠,对此置之不理。即使看到正能量事件的宣扬,有的学生也会选择走马观花式一笑而过,却无法真正从内心获得一种认同感,然后付诸实践。
        (二)学生对正能量传播的理解存在时代误区,出现部分认知偏差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当代物质生活水平飞速提升的同时,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逐渐被遗忘,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学会忆苦思甜反而变成了一场非常艰难的“军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下午逝世,令无数人悲痛不已,全世界为之惋惜。尤其是对于亲身体验过食不果腹的人来说,杂交水稻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并为日后的粮食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现实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有些人习惯了现代社会衣食无忧的生活,对此无法感同身受,饭桌上大肆挥霍粮食不说,更有甚者谣言四起,抹黑袁老的功绩,为了流量和利益而不择手段。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未成年人和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跟风随大流,影响榜样的力量在社会中对正能量的传播作用。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来,个人和社会是相互影响的,时代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个人的信息识别力。


网络媒体可以说是学生的又一新课堂,如果不和高校教育连接起来,缺乏有力的引导,那么就会对高校思政教育中正能量的传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正能量传播策略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注入教学新元素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各大高校的必修课程,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得力助手,传统思政课教师的课堂多按部就班,以回顾旧例来启发学生为主,比如通过历史故事和革命事迹反复教导学生,以期灌输给学生正能量。殊不知学生们在不断接收新知识的同时,向着时代前沿大步迈进,从而造成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更无法转化为现代社会的实践。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挖掘社会新鲜素材,符合学生们的期待,即引经据典的同时,又能博古通今,对热点事迹的描述信手拈来,比如前段时间,个别品牌抵制新疆棉花一事引发了公愤,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政府部门出面给出即时回应,还有很多明星立马终止了与个别品牌的合作并发帖坚决支持新疆棉。那么此时会引发学生们的共鸣,他们的偶像就会变成了榜样,这在才艺崇拜转化为精神品质的仰慕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为十分有利于正能量在课堂上的有效传播。
        (二)搭建起多样化的正能量传播平台,线上线下实现互通一体化
        思政教育能否在高校里大力开展,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线上网络新媒体对正能量资源的传播,比如在QQ、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宣传;针对线下可设立正能量传播奖励机制,比如成立正能量传播成长协会,定期召开线下分享交流会等,在群体中培养良好的校园互动氛围,促进正能量在校园中的有效传播。将思政课程的设置形式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外焕然一新。其次,思政教育对正能量传播路径还需要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一定的道德规范,防止正能量传播过程中识别能力不足或行为泛滥,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次,正能量传播策略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科学评价体系,各途径能否有效运用直接或间接性影响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正能量弘扬的效果。科学的评价体系关键在于对各平台管理队伍中的知识结构,整体素质,履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当下和日后的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因此,找到有效的正能量传播策略,对丰富课堂内外教学内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身为思政课教师,应当充分关注身边和网络上的正负能量言论传播,取其精华,弃其糟泊,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能量观”,从而为新时代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李明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及应对策略[J].时代报告,2021(04):132-133.
[2]信息技术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评《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张洁.中国科技论文. 2020(03)
[3]李学晴.网红现象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128-129.
[4]周大崴.自媒体下“网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0):67-68.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J]. 朱思宇.智库时代. 2019(34)
作者简介:陈安琪,性别:女,湖北省武穴市人,1992年12月25日,学历:硕士,职称: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邮编:430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