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 白文鹏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白文鹏
[导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动机,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陕西省定边县第十一小学  白文鹏  718699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动机,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兴趣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利用新型的教学工具作为辅助教学,从而使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使学生掌握语文阅读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高效化的小学语文学习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引言
        在小学的学习内容中,语文阅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学生素质教育格外重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质量,探究出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是我们亟待解决与思考的重要问题。
        1、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意义
        1.1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要知道每门科目都有着一定的课时数,教师必须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常常会省略一些教学步骤,在语文课堂中会极力缩短学生们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就立马对其中的知识进行讲解,此时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往往还没经过思考,教师就直接给出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不会独立思考的习惯,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1.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内部动因,对于尚未形成成熟思维模式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更是他们主动探究世界的钥匙。因此,想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阅读、积极阅读。如部编版五年级课文《桂花雨》通过描写小时候摇桂花、做桂花的回忆,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入另一篇课外阅读文章《春酒》,两篇文章的主题相同、作者相同,都描写了故乡特定时节的特定风俗,且都集中笔墨描写了故乡的美食和风土人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两篇文章在内容、结构、主题上的异同点,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2、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阅读习惯差
        许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老师讲解新课文时不能够做到提前预习,只有老师进行强制性要求的时候才会阅读课文,阅读时只是快速地进行浏览,而不会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并标注出其中的问题,按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更是做不到,即使阅读了也不会做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收获,要知道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2阅读教学目标较为形式
        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要求做到标准当中的三维目标,首先是知识和能力,其次是过程和方法,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目标。三个目标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部分教师为了应试教育下学生能取得较高的成绩,忽略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一味地注重知识和能力,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参考网上的教学和教案,还有部分年纪较大的教师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更有甚者是为了应付检查,从而导致教师在讲授完课程之后无法叙述自身的教学目标。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突显其个性和独特性,会把目标设计的过于夸大,所以在教学完成后,不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结果来断定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2.3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要知道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感兴趣的东西也各不相同,教师根据课本推荐的书籍列出书单,让学生从中进行选择,面对不感兴趣的书籍会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进而降低阅读兴趣,教师自身在选择书籍时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倾向性,但是却不考虑学生读书的倾向性,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3、针对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改进的举措
        3.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并不仅仅是因为成绩的好坏,还要关注学生行为上的进步,不能够只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此外,要不断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例如,教师在念《乞巧》这首诗的时候不小心将“河桥”读成了“小桥”,全班同学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主动对教师进行纠正,只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想要说出来,教师应该立即让这几个学生说出情况,并对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要及时发现,更要敢于指出教师的错误。
        3.2提升教师自我素养
       小学阶段属于中国的基础教育,中国对于基础教育重视程度较强,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提升和优化小学师资力量,为了更好地强化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学校还积极参加了“国培计划”,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和把握这个机会,利用好平台,积极踊跃地进行“国培计划”的参加,在自身现有的语文知识素养情况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完善教学方式方法,积极的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强化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立即参与到培训当中,提升教师的自我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应当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当阅读教学出现问题时进行第一时间的处理和解决,最终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迅速有效的发展。
        3.3适当丰富阅读内容
        小学生的世界如同一张白纸,老师如果是优秀的画家便能为学生勾勒出美好的未来。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得到良好的语文阅读教育,其思维水平将得到很大的拓展和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培养学生思维活跃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注重阅读内容的把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本内容加深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和眼界,丰富知识水平和文化内涵。
        3.4结合阅读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老师的教学工作便能顺利展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也能够更加顺利。对于学生而言,一篇文章的趣味性可能在于文章情景,只有理顺了文章情景才能进行下一步深入的阅读理解和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一关键之处,结合阅读情景进行教学。具体来看,当教师讲解一些有人物对话的文章时,可以选择几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每人扮演一个文章中的角色,对全文的情景进行演绎。在学生演绎的过程中,能够对人物特色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控,班级整体的课堂气氛也自然会活跃起来,当全班同学的精力都十分集中时,教学便会十分顺利地展开。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令人惊叹的,老师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权,让学生自主演绎时往往能得到意料之外的惊喜。
        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方法要不断更新,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阅读的学习产生动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相关情境,根据这个情境进行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想,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龙.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93-94.
[2]蓝水英.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课外语文,2018(10):90.
[3]李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7(62):59.
[4]康宁.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6):50.
[5]黄俊.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4):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