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课程化理念在美育活动中的践行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许静娴
[导读] 美育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游戏课程化作为幼儿园课程新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幼教同行认可并践行着。

福建省龙海区华侨幼儿园  许静娴

摘要:美育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游戏课程化作为幼儿园课程新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幼教同行认可并践行着。本文尝试从“有度——科学参与,放手有度”“有爱——耐心观察,有爱互动”“有趣——追随儿童,玩中寻趣”三个维度探讨如何将游戏课程化的理念融入我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中,让更多游戏精神映照出儿童美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美育;游戏课程化;生长点
        木心先生说过:“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美育的课程核心是润泽滋养。因为美是一种感受,是一种温柔的力量。正是审美这些无用之事让我们成为有趣之人。
        本文重新审视大美育视角下的游戏课程化的课程意识、领域价值、形成游戏链等问题,总结梳理出幼儿园美育游戏活动内容的生成生发生长点和课程游戏化实施路径、教师的支持策略,力图对今后幼儿园和教师开展美育游戏课程化研究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思考和观点。
        一、有度——科学参与,放手有度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意味着幼儿经历的一切时光都镶嵌着丰富多彩的游戏学习发展的机会。基于“游戏是儿童的学习方式”这一重要特点,教师首先要富有游戏精神和诗意情怀,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找寻素材、寻找灵感,共同参与。{儿童乃是以整体的方式与世界相遇,游戏就是儿童融入世界的基本方式,儿童在游戏中交往,在交往中游戏,交往与游戏就是儿童的学习方式与成长方式。游戏所带来的美好体验更多地乃是自然的、非自觉的、身体性的愉悦,这种快乐体验要逐步转向持续的儿童美好生活的形塑,有赖于持续的交往与引导,也即从自然到自由的逐步渗透。}[ 刘铁芳.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以中四班美育活动“玻璃画之上帝之光”案例的活动背景为例——美创主题来源于教师追随儿童的兴趣点、适度把握生长点、形成一定的游戏链:玩的美创。
        1.神来之笔的主题来源。
        话题来源是与儿童分享外国建筑的课程。说到哥特式教堂,小朋友以及老师自己都有被震撼到——当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窗照射进教堂,会把教堂渲染得五彩缤纷、光怪陆离,如同沐浴在神奇的仙境里。法国史学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说过:“从彩色玻璃中投入的光线变成血红的颜色,变成紫英石与黄玉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的火焰,奇异的照明,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这种美学与神学的统一,让人叹为观止。有的小朋友说:“这是魔法的光线、太好玩了、老师我们也想当魔法师。”于是确定了此次的美创主题:上帝之光。
        2.追随儿童的探索过程。
        在游戏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和研究光影、绘画等一系列视觉艺术,正如瑞吉欧创始人马拉古齐所说:“在这样愉悦和祥和的气氛中,儿童可以探索不同的语言,探索不同的形式、技术、材料和工具。”
        师:你们知道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吗?
        小朋友:黑色的啊。
        老师:那你们看过其他颜色的影子吗?
        小朋友:额??有了,你看,窗户的影子是绿色的。
        师:嗯,真棒,因为窗户是绿色的,而且窗户是玻璃,它可以透光,你像门就不可以透光,所以它的影子还是黑色的,所以如果要影子变色,就要是可以透光的材料。
        为此,老师与小朋友开启哥特式教堂的欣赏之旅……
        幼儿:当阳光透过彩窗照进来的时候,教堂里会焕发各中色彩的神秘的光芒。
        师:有没有感觉美得有种进入天堂的感觉呢?
        师:在教堂正门上方的大圆形窗称作玫瑰窗( the rose window),它是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之一,因为玫瑰花形而得名,这些玫瑰花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幼儿:它们上下、左右是一样的。
        师:对了,这样形成的图案特点是放射状、对称的。
        幼儿:老师,我好期待画出梦幻的彩窗啊。
        幼儿:老师,我想要用水彩笔,五颜六色的……
        幼儿:老师,我想要用荧光笔画,闪闪发亮的……
        老师:那就玩看看吧。
        3.惊喜不断的游戏生发点。
        提供各种画笔:水彩笔、荧光笔、马克笔、丙烯颜料毛笔等,让孩子们在亚克力版上各种尝试上色画画,最后马克笔成功着色。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把作品放在阳光底下,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子骞:哇,老师,我这幅画的影子好漂亮啊,像盛开的花朵,你看,它还可以变大变小,花开了,花又变小了,真好玩!
        涵瑜:哇,你看,我画的花朵还可以开在我的手上,还能开在我的脸上,快看呀,我的手上有彩虹。
        乔岚:我还可以把我的作品印在我的衣服上,看下我的衣服,有我画的画哎,我回家也要让爸爸妈妈跟我一起玩。
        师:小朋友们,这就是欧洲教堂的神奇之处,阳光跟色彩也能够成为好朋友呢!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种有趣的物品,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在家里找一找,看那些物品也可以透过阳光散出颜色呢?

       
        幼儿在光影和色彩游戏间自由切换,找到了创作的欲望和乐趣,由此发现美和感知美,创作美自然而然发生了:小朋友说他们家的花瓶也可以变成彩色的影子,然后一堆小朋友开始攀比他们家的瓶子有彩虹的影子、有梦幻的光环……和小朋友商量一致决定采用瓶子作为次创作和游戏的载体。

       

       
        由此诞生第二阶段、还第三阶段的万花筒花瓶和眼镜系列。其中万花筒眼镜是小朋友共创的第三个游戏生长点:可以戴着玩的美创作品。基于师幼平等积极互动的美创游戏活动中,教师大胆放手,融入幼儿的发现中,协同幼儿逐渐梳理出一系列有趣好玩的课程:光与影的游戏。我们期待着孩子们在美育游戏课程化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中四班万花筒眼镜新鲜出炉啦——

       

        二、有爱——耐心观察,有爱互动
        游戏就是上天赐予孩子的礼物,愿我们有爱的老师懂得欣赏、接纳、理解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和权利。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在日常活动中擅长观察,开展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游戏学习给予适时适宜的指导,怀揣一颗有爱的心随时随地准备接纳儿童游戏中所创造的兴趣点和契机。如果我们的美育老师十分喜欢和幼儿一起游戏,解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和幼儿一起脑洞大开、一起肆意创作、一起天马行空地想象,那么他们就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彼此激发灵感,又相互滋养。{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观察幼儿游戏的教师经验背景不同,所持的立场不一,他们对幼儿游戏的解读不会一样,所做的“纪录”都不会相同,于是他们可以各执其词,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碰撞、冲击、协商和分享,建构各自对幼儿游戏的理解和认识,逐渐形成自身应对幼儿游戏的独特经验,以便在特定的情景中能够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游戏。}[ 朱家雄.游戏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在幼儿游戏中给予指导]教师带着有爱眼光,潜心观察,平等对话,发现游戏之生长点,相信孩子们会回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以中一班美创活动“我喜爱的海底世界”为例,探讨基于儿童目的理念下教师所萌发的课程意识,从游戏课程化新角度重新审视美育领域的价值。
        1.一拍即合之发现色彩。
       主题来源于一次主题活动“大自然的颜色”,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身边的色彩,当芷琪小朋友说起“我知道大海的颜色是蓝色的”的时候,全班小朋友都兴奋起来,纷纷表示看过的大海、向往的大海、心中的大海。由此,我和小朋友一拍即合,一起玩出心中的大海是啥模样。由于儿童是具象思维,他们更多的是以海底世界里的各类海洋生物来表达对海的向往。
        2.多元材料之支持畅想。
        参观水族馆、绘本讲述《海底总动员》、倡议收集何种废旧材料来体验异样的海底世界是老师支持幼儿探索材料激发创意的途径。孩子们把想象中大海的美好投射到此次美创活动:氛围感是必须营造的(浪漫的蓝色纱幔、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小灯泡等)。色彩是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蓝色使我们更加冷静理性。大自然都是活教材,那就还原真实的海洋世界的小生物:在这个世界的海底,生活着无数的小鱼和大鱼。他们住在珊瑚和贝壳建造的小屋,吃着五颜六色的海底美食。许多小鱼不但成为了好朋友,也结识了可爱的海龟、漂亮的水母、活泼的小虾、严肃的大鲸鱼等海洋生物……每个孩子都有他心中的那片海,充满诗意与美好。

       

       

       

        3.玩转素材之创作之趣。
        大部分素材都是信手拈来的废旧材料,玩转废物,也能让儿童乐在其中创作美、表现美,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对于生活美好事物敏感多情之人。

       

        三、有趣——追随儿童,玩中寻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引导”。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非常欠缺的是对儿童的审美教育,因此有必要引导教师对幼儿园审美教育进行深度认识并对美育教育框架进行整体思考,建立与游戏课程化实施的相互关联,在实施路径上“慧眼识英雄”合理有效进行规划,追随儿童,将儿童的兴趣点、抛出的问题嫁接到愉悦的游戏长河之中,生发更多可能关于孩子们自己的美育游戏。
        以中三班美育活动对称美“倒影”“楼阁台榭”系列活动为例。一日活动中教师追随儿童的偶发事件做为美育游戏的关注点,到支持、调整、梳理、审视幼儿的游戏生长点。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我们看到做为好的美育教师必须具备有审美懂教育,有视觉懂游戏的专业能力。
        1.生活活动之偶然生发点“倒影”。
        在午后喝水活动时,洋洋小朋友接了一杯水喝,突然拿着杯子过来跟我说:“老师,你看,在杯子里的水中能看到我。”
        水的这一有趣的特性引发幼儿对生活周围相关美景的关注。因为幼儿的偶然间发现,于是就有了“倒影”之一起体验对称色彩和图案的创作乐趣。
        2.活动趣事之尊重儿童的思考。
        在区域活动中,小朋友自主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搭配、操作,这时我站在旁边观察。
        多多小朋友突然转过来对我说:“老师,两边的颜色要都一样吗?我想要上面和下面的颜色不一样,不同的颜色这样更好看呀。”
        孩子的困惑和质疑引发了我的思考:倒影对称的是图形,色差还是有的。为什么一定要一样样的颜色呢?成年人的惯性思维瞬间被打破,应该允许儿童分辨客观世界之间的色彩差异,并自由表现色彩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表达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倒影系列——

       
        3.同伴探索互助之“楼阁台榭”。
        活动来源:孩子们在建构城堡中不时谈论城堡大倒影可以复制一样搭建吗?我就想不如将构建游戏与美育活动相融合,继续设计出漂亮的五彩缤纷的城堡,那是童话里公主王子住的地方。
        郑宇航:看,我要建一座跟我的设计图一样的城堡。
        李宸睿:我的城堡是会变形的,它会变成弯弯曲曲的。我还要在旁边建个花园。
        楼阁台榭——

       

       
        4.提升经验之对话童趣作品。
        李宸睿和郑宇航就跑到美工区,开始进行“刮画”。李宸睿很熟练地用纸板沾着颜料开始根据作品需要运用纸板“平刮”、棉签“点印”的技巧。一会儿,白色的画纸就呈现了一座座城堡的景象。在他一旁的郑宇航情绪高涨,操作步骤也很有序。
        这时郑宇航对李宸睿说:“你会在城堡旁边画花园吗?帮帮我吧!” 李宸睿(思考了一下):“给我,我会。” 
        “你怎么弄的?教教我吧。”
        “你这样就行了”李宸睿边说边又画了一次。
        “我试试吧”。
        说着就迫不及待地用纸板和棉签沾颜料画起来。游戏生成课程并不排斥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及其他活动,因为此次美育活动中,儿童在同伴互助中探究、体验、尝试、创作中点亮游戏激情;又与人及环境的互动中积累和建构经验,而这些经验反过来又可以更好地用于游戏,助推游戏。游戏与课程的整合既不能消融游戏,更不能消失课程,二者是对话共生的关系。

       
        游戏课程化主张幼儿园课程从游戏出发,以游戏为起点,通过老师的观察发现,通过师幼共构,从游戏中生发课程,在游戏链中引导幼儿走向深度学习。
        在美育活动中把游戏的流程变成学习的过程,让创造无处不在,使愉悦无时不刻。美育游戏课程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回归幼儿本位,回归幼儿本真,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氛围中探索发现,在妙趣横生的游戏情境中想象创造,让游戏戏追随幼儿的脚步,让儿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游戏精神充满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振宇.论游戏课程化.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8,0(4)
2.步社民.鼠末寒冬,盘点幼儿园教育中九大内卷现象!|盘点2020
3.朱家雄.游戏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在幼儿游戏中给予指导。
4.刘铁芳.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备注:本文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幼儿园游戏课程化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gzx19-167)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