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安德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文章主要对电气工程自动化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首先论述了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内涵,然后在论述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原则的基础上,对建筑领域设计过程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希望论述后可以给该领域的设计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建筑设计;应用
0引言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方式可以提高建筑设计领域的设计水平,为了能够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分析技术的应用方法,然后确定技术应用要点,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1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概述
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工程中融入自动化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抗干扰设备、屏蔽系统、设备监控等,让系统的功能性得到提升,也会达到建筑工程自动化的标准,为建筑工程系统运行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进入到20世纪的后期阶段,建筑电气工程的控制方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实现集中。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传统计算机集中控制主要存在如下缺陷:可靠性不足、运行速度缓慢。因此,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控制技术显然无法满足当前运行的标准,新型控制模式开始全面的应用。进入到20世纪的90年代左右,集散性控制模式被人们研发和应用,计算机控制模式逐步被替代。而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讯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网络技术和很多控制技术投入使用,让集散型控制技术有了很快的发展。21世纪开始后,集散型控制模式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是当前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常见技术,在应用阶段中体现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2电气工程自动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原则
建筑设计环节使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硬件和软件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结构。结合目前的建筑设计要求,确保方案设计达到正常运行的标准。一般来说,先设计硬件部分,然后再设计软件部分。在设计阶段,严格遵守电气工程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标准,考虑到工业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实现中央服务器的控制。计算机是先进的技术,安全性、稳定性比较高,还可以实现系统的有效维护和管理,达到运行安全、稳定的标准。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阶段,要从经济性、实用性、便捷性方面出发考虑,让硬件和以往存在的生产线融合成为稳定的系统,达到机械工艺的标准,符合电气自动化的要求。有效的处理设计和运用之间的关系,让设计方案更加贴合实际的应用情况,提高设计科学性与合理性。硬件设计结束之后,再进行软件设计。在选择应用技术水平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软件时,要考虑到实际具体的情况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并明确各专业间的衔接问题,全面统筹技术要求,再进行操作使用。
3电气工程自动化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实践应用
3.1直交流接地保护系统
电气工程系统的接地主要内容就是中性接地。直流接地保护系统可以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安全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箱柜内应该设置必要的接线端子,这是非常重要的结构,应该满足如下方面的要求:①外部无法观察到接线单子;②其他接地系统可以和接点端子连接;③PE线也无法和接点端子进行连接。对于电气保护系统内高压系统来说,中性接地系统可以使得这些系统有效的运行,且有效的消除存在的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的问题,且在建筑系统内的电子设备运行中,中性点接地的方式可以使得三相电压达到平衡性的要求,低压系统可以实现单相电压的应用。建筑电气设计阶段,在建筑中往往会添加诸多自动化电子设备,一旦自动化电子设备运行,在一定范围内会导致微电流以及点位在供电系统中长时间的运行,给系统的安全稳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行和工作,供电电源达到稳定性,基准电位的运行可以达到标准的要求。因此,电线选择环节,通常要采用截面尺寸较大的铜芯绝缘线。
3.2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的设计分析
有效的消除电磁干扰的影响,电气工程内加入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需要布置屏蔽接地系统,在系统的安装中,一般是应用屏蔽管路的两侧直接连接PE线,让导线屏蔽的效果合格。利用多个点与PE线的连接可以符合屏蔽性能的要求。如果建筑内部空间湿度较大,人员活动密集、设备安装数量多,会导致一些静电的出现,聚集的电压会感受到设备的运行,导致设备的芯片受到损坏。此时可以应用连接设备以及PE线的方式以消除静电接地的问题。
3.3电气保护系统设计
电子系统的运行中,地和中性点是关键性组成结构,箱柜中设备具备配电效果的接线端子,通过中线点实现系统运行稳定性和质量的提升,不会发生单项电弧接地过电压的缺陷,使得三相电压达到平衡性的要求。对于智能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包含很多自动化电子设备,这些设备正常工作中,电位快速频率、微电流、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这样就会对于供电电源、基准电位等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具体的运行中,电子设备内不会有电流的设备直接和接地体连接,满足系统安全性的要求。建筑工程系统内,电气设备需要处于完全接地保护内,防止在绝缘系统失效之后发生安全事故。通常来说,接地电流进入到接地电阻后,可以给人的伤害降到最低,如果设备绝缘层失效,危害性会增大非常的明显。因此,建筑工程结构中,做好电气设备接地防护,达到安全运行的标准。
3.4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1)绝缘监测,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电气绝缘性给系统安全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设备的状态维修和管理,随时进行线路绝缘性的监测。
(2)环境监测,电气设备工作时,外部环境干扰较为严重,一旦环境比较恶劣,极易造成设备严重的故障问题。环境监测就是要从环境温度、湿度方面的监测,如果环境给设备造成不良影响,监测系统会把各项不良因素传输到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以技术的维护和处理。
(3)在线状态检修。在进行在线监测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传感技术采集相关数据,在设计上只要在电气设备中将传感器设置,就能通过系统功能收集到需求数据,并且在得到数据后还能对数据进行评定,给后续工作开展奠定稳固基础。
3.5楼宇智能自动化技术
城市化高速发展和进步,很多城市开展建筑工程建设和施工,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智能化建设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智能大厦的建立,应用自动化微机实现统一控制,形成完善的功能性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智能建筑在系统内安装分散控制器装置,根据工作的标准测定出全感应曲线,然后传输到计算器内,工作人员可以掌握建筑运行的效果。智能控制是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建筑内部各个系统都会处于可控范围内,所以内部组成的复杂性较高。智能建筑自动化控制要通过先进智能化设备实现全面管控,随时监测运行的效果,降低运行成本,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条件,也能够体现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势,为今后建筑领域发展提供基础。
3.6接地系统的电气自动化设计
3.6.1TN-S系统设计。接地系统内,TN-S系统应用比较普遍,其主要是把保护线和中性线进行分别设置,达到保护系统的效果。TN-S系统主要是在周边建筑中设置配电所和变电所,在TN-S系统中的中性线、PE线运行中,二者都是利用变压器实现接地系统运行,不会形成电压的问题,所以系统安全性好。现代社会中,TN-S系统被大量的应用到低压供电系统内,尤其是工业和民用建筑,效果非常好。
3.6.2TN-C-S系统设计。该系统主要包含如下两个系统,即TN-S与TN-C系统,分界面是通过保护线和中性之间连接之下所形成的,可以符合运行的要求,这一系统是通过变电所之下所形成的用电建筑应用,其具体的设计方式就是先在进户之前设置TN-C系统,在建筑正式投入运行之后,将其转化成为TN-S及TN-C系统进户。上文中的TN-S系统已经全面分析和研究,保护线内并为有电流系统,所以保护线与设备连接之后没有电流存在,安全性比较好。
4结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已在建筑设计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在今后的建筑工程中,必将融入更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使今后的建筑工程更智能,于此同时,利用智能化系统,对建筑工程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能精准的检查出问题,在有效的降低运行成本与设备成本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平稳运行,值得国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施玉成.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
[2]孟敏.电气工程自动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6).
[3]代武义.电气工程自动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3).
[4]刘万军.办公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