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芬
湖北省鄂州市汀祖镇王边小学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语文能力的高低还决定着其他科目的成绩。小学阶段是学生兴趣爱好、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期。语文学习能为小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在小学阶段就应特别重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在语文语言素养方面的发展。
因此,要从小学时期就开始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巨大的积极作用。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呢?
一、深钻教材,重视备课环节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与基础,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课堂效率的高低。在备课这个环节,要结合课时教学的重难点、重点词句理解、课后习题、作文教学、后进生转化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一节优质的备课,是教师对所教知识深入的理解挖掘后才有的一种高度认识。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知识点本身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决定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也就是说,只有备好了课,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只有课前备好了课,上课才有底气,才能灵活处理随机的一些问题。才不至于漏掉重要的知识点。
二、松弛有度,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成绩,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在这个中心环节中,松弛有度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率、高质量的体现。如果一节课一严到底同学会感到很压抑,久而久之便会对你的课堂失去兴趣,继而对这一学科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引发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事件发生。反之,如果一节课一松到底,自由散漫,学习目标就会偏离,且教师无法驾驭课堂,知识的掌握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甚至是没有掌握任何知识。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松弛有度呢?
首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课堂充满激情和乐趣,使同学感觉课堂不再那么枯燥那么漫长,从而期盼下一节课的开始。
其次,要严抓学生的听课习惯,学会倾听是学会学习的第一步,不仅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们讲,学生不听,可以停下来不讲,或者对不听讲的学生提出难度高点儿的问题,让他意识到:不听讲,是要被老师为难的。听课习惯不是一天、一周就能养成的,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不断在教学中巩固强化,习惯就能养成,而良好的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问题设置上,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问题的设置要做到适合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是要面子的,学生也不例外。在提问学生的时候,一般是感觉他能回答出来,才提问,如果感觉他答不出来,不要故意给他难看。这样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表扬激励,激发学习积极性
“好孩于是夸出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话早成为教师们认同的名言,因为每个孩子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表现欲,都希望引起别人的重视,博得他人的称赞,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我们能够因势利导,满足学生渴求得到表扬的心理需求,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必然会爱上课堂,爱上学习,进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再者,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年龄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如果课堂中,我们多一些激励和表扬,孩子们就会越做越有劲,注意力也就能被我们轻松地攥在手心了。
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这首诗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才,要想让孩子将来有所作为并富有爱心,作为教育工作者,给予孩子的应是鼓励表扬,即现在提倡的赏识教育。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健康成长,请我们的大人们千万不要吝惜我们的表扬与鼓励。让孩子在阳光中成长吧! 表扬的方式很多,如奖励本子、在红花榜上奖红花,肢体表扬、语言表扬等。只要抓住了学生的闪光点,就及时地给予表扬,特别是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表扬力度要加大。因为表扬能帮助后进生建立学习的信心,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举一个教学中的案例,我们班有一个后进生,这个孩子先天接受能力就差,口吃、好动、学习懒惰、自制力特差。但是他很阳光、很快乐。我在课上课下对他的关注是最多的,自然对他的表扬也是最多的。有一次下课,我校的一位老师在办公室外跟他说“嗨,你好啊!”,这名学生没注意跑过去了,一会儿后,他反过来趴在办公室门上,乐呵呵地说“嗨,老——老——老师好”我进课堂后就对他表扬了一番,“我们班的谢飞(化名)同学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他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以后见谁都会问声好。课上我也是对他表扬甚多,如“谢飞,你又进步了,真了不起”“谢飞,你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了呢,都快赶上谢飞了”“这节课你听讲真认真,是大家的榜样”“谢飞,你看你刚才说话不口吃了,真了不起” ……总之,只要发现他一点点进步,我就表扬。
经过一个多月,我发觉这个学生在慢慢地转变,学习的劲头足了,上课注意力也比以前集中了,甚至口吃也在慢慢变好。他的转变让我很激动,我同样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另外,在孩子即将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表扬的作用更是非凡,孩子注意力在临界点的时候,身体和头部会慢慢地耷拉下来,眼神也比较涣散,这时候,你只要抓住其中一个孩子,进行一句小小的表扬,“咱班的同学听讲真认真,特别是张三(化名)同学,老师从头到尾都注意到他了,嗯,是我们班的榜样。”孩子一听到这句话,立马就会振作起来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的效果自然是较为理想的。
总之,激励、表扬不但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优生更优、差生转优。
四、授之以渔,注重方法传授
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用,解题这一环节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在解题这一环节中,我更注重解题方法的教授,注重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对于习题的讲解,我不是机械地将答案告知给学生就完了,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对解题方法的探究上。记得有一道题,题目是:先将“静”字组三个词,再将所组的三个词,进行选词填入句子中。我们班的学生都是按传统的方法做,先组词,再选词入句。最后的结果是生拉硬拽、错误百出。我在讲解时,也学着学生的做法,并且故意组几个不能用于句中的词语,自然后面就无法选填。我问学生该怎么办?思考一会儿后,我们班的尖子生方红(化名)同学告诉我:可以把组的词语再改一下。我及时表扬了她,并提出:这个题能不能反着做呢?也就是先在句子中填入适当的含有“静”的词语,再将句中的词语反抄到前面的括号里呢?学生们恍然大悟。我再出这种类似的题目,学生们掌握了方法,解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当然,不同的题型解答的方法也不一样:如看拼写词语的题,要求学生先拼读每个字,再直呼读出词语,理解意思后再动手写,这样可以避免别字的出现;句型练习的题目,要求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后动手做,做完后,再把句子读一遍进行检验,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粗心马虎的情况发生;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遍短文,待理解了短文内容后,再尽量用短文中的语句来答题;作文教学,我主要是采取讲课文学写法、课后练笔等方式……
总之,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才能举一反三,轻松应对。且节省时间,正确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