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年级语文习作指导与技巧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季星光
[导读]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未能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缺乏写作素材,因此在习作中往往为了凑足字数而绞尽脑汁
        季星光
        重庆市南川区骑龙镇中心小学校 408400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未能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缺乏写作素材,因此在习作中往往为了凑足字数而绞尽脑汁。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本文就农村地区三年级语文习作指导展开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年级语文;习作指导;写作教学
        引言
        虽然在一二年级阶段涉及到一些看图写话锻炼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些内容同正式的语文作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看图写话中更多的是要求小学生将所看、所想合理的阐述出来,不需要进行谋篇布局,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也没有过多要求。但是在步入三年级之后,开始了正式的作文写作,学生需要根据题目或写作话题来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这一跨度相对较大。
        一、农村小学语文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抵触心理
        学生遇到写作就会出现无话可写的问题,如写“国宝大熊猫”、“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时,很多人表示不知道要写哪些内容。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其课外活动有限,对一些事物的了解来源于电视或网络,没有亲身体验,难以将事情写具体、生动。不愿意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无事可写是小学生习作中的最大问题,从中也可以看出其对写作存在这一定的抵触心理。
        (二)小学生习作中存在大量病句
        三年级小学生刚刚开始步入写作的道路,经常会出现一些用词不当的问题,或者是不能用精准的词语来描述事情、表达情感。字迹潦草、错字病句等问题普遍存在与小学生习作中,例如“她清亮和蔼的歌声将人们带到了美丽的丽江”,其中“和蔼”与“歌声”搭配不当。在农村地区很多小学生的写作还容易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口语化严重,严重影响了习作水平,例如“搞么事”其意思是“干什么去”。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小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写作经验较少,语法知识掌握不熟悉,因此教师要对症下药,解决这些问题。
        (三)写作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农村地区的学生除了缺少生活素材的积累这一因素之外,还由于很多父母没有陪伴在其身边,因此在一些写作中也难以表达出深厚的情感。很多小学生的习作往往是生拼硬凑,仅能够将一个事情叙述出来,但是其中的感悟不足,因此导致了文章苍白无力。甚至还有很多小学生的习作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这也就导致了其写作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难以有打动读者的真实情感。


        二、三年级习作指导与技巧
        (一)多方式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教师要解决学生抵触写作这一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写作。小学生之所以抵触写作是由于其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遇到题目无法下手,不知道可以应用哪些素材来展开写作。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来引导学生写作思路,或者是给学生一定的素材让其进行续写或改写,逐渐在自己独立写作。例如在进行“我的植物朋友”习作时,很多学生自己没有养植物,也未能对周边的植物等进行细致地观察。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不同生长阶段的某个植物的状态,让学生们继续“看图写话”,自然需要认真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教师也可以直接将不同生长期的植物实物带到教室内让学生欣赏、观察,解决小学生的“素材”问题,促使其有话可写。
        此外,续写、改写也是良好兴趣培养方式,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就涉及到“续写故事”,这一续写必然结合原文本来进行。同样学生不需要为素材问题烦恼,其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合理的续写,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填词造句,牢固学生的写作基础
        习作中存在错字、病句,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事情或表达心情其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词汇积累不足。因此教师就要加强“填词造句”的练习,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给后续的习作教学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了“清澈的河水”之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替换“清澈”,有学生写“污浊”有的学生则写“清清”。在进行造句练习时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用某个词汇或成语来造句,还可给学生指定应用某个修辞手法来造句。增加填词造句的练习,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巩固了语法等基础知识,奠定了写作基础。
        (三)发挥乡土资源的素材作用,让学生的习作富有情感
        情感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有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学生以其作为写作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自热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农村地区的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出乡土资源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且喜爱的事物来写作,如此才能使得文章表达出深刻的情感。例如在进行“这儿真美”的习作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周围的田野里、树林中、小河边来采风,欣赏家乡的美景。这样也给写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学生对家乡的喜爱自然会流露在习作中,提升了写作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农民村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地方认识水平,先开展一些难度较低的写作。采用循序渐渐的方式逐渐让学生不在“谈文色变”,并且通过多样化教学让学生爱上习作和练笔,实现习作教学效果的提升。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填词造句练习,巩固学生的习作基础,更要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作用,让学生的习作富有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叶海丽.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反思与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v.16(09):159.
        [2]孙昌文.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的创新实践[J].国际教育论坛,2020,2(8):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