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万晓燕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人本主义思想
        万晓燕
        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巴驿小学 湖北省 浠水县 4382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人本主义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不仅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而且要与生活紧密相连,用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从生活经历中获得语文学习经验,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农村小学更应发挥自身优势,将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农村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析农村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教育与生活不可分割,小学教育尤其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秉承“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将教育融入实际生活中,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语文基础知识及学科内容渗透进生活情境,使学习与生活一体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生活能力。农村小学的学生参与劳动的经验更为丰富,教育要发挥其地方优势,合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一、挖掘农村生活资源理解课文内容
        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其最大优势,相对于城市的高楼林立,农村的田园生活更显得自然、和谐。山涧、树林、虫鸣、田野,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成长,对自然景物的了解要比城市学生深入得多。语文教材中不乏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教师应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认真考量教材内容,并全面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周边环境,将二者结合,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自然,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达成教学目标[1]。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春日景色,其中包含很多的乡村景象,如“泥融飞燕子”,“蒌蒿满地”,“梅子黄时”等,都是农村学生的日常所见,是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陌生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有效落实,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构建出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学生普遍能够想象出画面。之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片,给学生提示,学生基本能够做到当堂背诵。本课三首古诗虽都描写春日,但侧重的思想感情却不同,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比如杜甫的《绝句》是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描绘了草堂附近的绚丽春景,反映作者当时生活比较安定;《惠崇春江晚景》是题画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而《三衢道中》则要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的经历,充分感受作者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二、联系乡村生活经历强化口语交际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应用,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沟通提供方便,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语文非常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专门设有“口语交际”的模块,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鼓励学生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想法,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以及与人交流时礼貌、大方的态度。丰富的生活经历是学生人际交流的资本,农村学生外出的机会更多,与大自然相处的时间更长,很多学生还帮助家里做过农活,生活经历丰富,在口语交际上有大量的生活经验作为素材,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过往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并在态度、礼仪方面进行指导,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应用[2]。如“春游去哪儿玩”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外出游玩的经历和感受,然后给出不同的描绘春天的句子,让学生仿照格式造句。比如“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让学生用“春天来了”开头,说出春天的变化,教师可以用图片来提示,从多个角度感受春天,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想象力。之后引出春游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给出讨论的要求:第一,春游想去哪里玩?为什么?第二,耐心听别人说完,尽量不要中途打断。第三,每组讨论出一个最终意见,并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意见中选择一两个,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外出春游,让课本知识付诸实践。
三、运用生活化案例为写作提供素材
        语文写作一直是教学难点,学生总是不知道写些什么,或者抓不住重点,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一定要打好基础,不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发现、经历过的事物、场景引入到作文中来,灵活运用生活案例,降低写作难度,减少语文教学的阻力[3]。例如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按照顺序写下来,说说自己的观察感受。农村的学生接触植物的机会和认识的植物的种类更多,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采集自己比较喜欢的一株植物带来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观察一边写作,通过不同的感官体验来描绘植物,教师再指导学生根据植物的形态、颜色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的精彩。学生手中有实物参考,跟住教师的思路,写作起来难度大大降低,能够有效提高作文效率。
总结: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凸显学生主体,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通过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选择恰当的生活素材,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教师要持续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徐娣红.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59.
        [2]王双.农村小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探索[J].辽宁教育,2019(19):82-84.
        [3]祁红学.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9,26(20):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