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改进对策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 姚顺伟
[导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是教师、学生、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重任
        姚顺伟
        单位:重庆市涪陵第二十中学校   邮编:408000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是教师、学生、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重任。然而在一些教师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显著,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缓慢,阅读兴趣也不浓,阅读教学成为其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障碍,直接制约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水平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改进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困境与改进对策

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1.1 教师和学生的认知不足
        语文阅读教学是适应当今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我们通过对课堂的实际观察发现,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部分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纵观我国现在的语文阅读课堂,尽管众多教师已经朝着这个教育发展的方向前进,但仍有不少教师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灌输式”教学,课堂的主体依旧是教师,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学习内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模糊,不愿意花费时间阅读原文,学生宁愿直接去看题目。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养,拥有更丰富的体验。但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对考试,为了完成题目而大致浏览文章,对文章表达的内容、作者的情感和需要发掘的人生哲理等并不进行仔细探究。这种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体验的阅读是没有效果的[1]。
1.2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的落后主要是教师的备课和课堂设计不充分,没有为学生安排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答题技巧,没有注重文章本身。套用一些格式和答题思路回答问题是目前语文阅读的主要教学方式。一般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给学生介绍文章作者的相关经历,再对写作背景进行简要的介绍,最后,学生开始阅读,经过教师指导后划分文章的段落,完成阅读题目的解答。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讲是固定、枯燥的,阅读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享受,而是学习上的负担。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2.1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阅读基础和经验,将阅读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独自品味、感悟作品丰富的意蕴,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在阅读课上,只要学生有基于文本材料的独特感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都应视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予以肯定,千万不能将自己的看法或者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强加于学生,造成所谓标准的唯一答案,限制学生的想象和思维[2]。
如教学《荷塘月色》和《古都的秋》这两篇抒情散文,许多教师往往抓住两篇课文中“心里颇不宁静”“来得悲凉”两句,大讲特讲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集中分析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和自己的理解,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像这类优美的散文教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分组交流各自内心独特的体验,然后教师分类点拨引导,达到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优秀文学作品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学生的个体体验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大可不必将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句子的含义统一成“标准唯一”的答案。
2.2 重视课外读物,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虽然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写者们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是其是有限的,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无法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学。所以,教师要将课外读物重视起来。
        例如,教材中有一段来自《水浒传》的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段节选讲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故事情节张弛有度,而且十分有趣。所以在教学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水浒传》。在给学生推荐完后,教师可以隔一段时间举办一次交流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阅读了什么情节,对这些情节有怎样的看法,获得了怎样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审美鉴赏水平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提高。由此可见,将课外读物重视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3 开展德育,让学生传承文化
        阅读材料中具有很多的德育的内容。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一定拓展,并将德育的内容有效融入。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切实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将文化传承当作自己的责任。
        例如,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时候,根据标题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与中国建筑有关的。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思成,其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所以这篇文章是作者站在学术的角度上去讲述的,而且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起来,将我国的古代的优秀建筑作品的图片、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我国建筑的独特美,并与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作者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爱,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爱国情操得到陶冶。又如,在教学《说“木叶”》的时候,这篇文章虽然隶属于文学论述,但是文章中蕴含着作者对我国文化的热爱。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放大,将与这些内容有关的多媒体素材进行播放。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风景图片等。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就可以切实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美。由此可见,开展德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文章中蕴含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自主自发去传承传统文化[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对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总结出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改变教师和学生的阅读认知、丰富教师的授课方法等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对感知、欣赏、理解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沁春.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困境及解决对策分析[J].课外语文,2021(10):113-114.
        [2]李江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前困境与改进对策探讨[J].读写算,2020(25):131.
        [3]张文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改进对策[J].课外语文,2020(06):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