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友
玉林市兴业县蒲塘镇石山小学,广西兴业,537820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机融合能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本文结合信息技术的影响,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为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有意识的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优化,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注意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活动的改革创新进行分析,争取能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综合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能从多角度体现出来,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要注意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行细化的分析:
(一)视频可视化教学,突出情境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突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可视化视频情境,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优化教学整体水平。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方面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直观想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就可以将课程内容以可视化视频情境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三维立体解构图的方式指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并且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三维动画的动态变化,让学生直观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解构,对长方体的体积生成和表面积知识的学习产生形象化的感知,能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对课程知识的个性化理解,从而突出教学活动的情境性和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索。如此就能发挥视频可视化情境的作用,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主动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从而优化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1]。
(二)微视频辅助教学,攻克教学重难点
微视频教学能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益补充,方便学生结合教学重难点对微视频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训练,优化教学活动的整体水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微视频辅助教学活动,攻克教学重难点知识,使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也能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柱与圆锥”方面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圆柱与圆锥体积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微视频辅助的教学方法,在微视频中重点对圆柱与圆锥方面的课程知识进行系统的解析,按照学生的基本学情在视频中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引导,从而帮助学生针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优化教学整体水平。在具体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圆柱与圆锥体积计算方面的实验操作引入到微课中,通过等底等高、圆柱容器与水的实验操作演示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到圆锥体积知识的生成,能对圆锥体积的计算形成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并且结合微课的指导,学生也能参与到实验操作活动中,按照微视频的辅助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从而掌握数学课程知识的有效学习技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优化数学教学活动的整体水平[2]。
(三)游戏化互动教学,增强沉浸式体验
在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开发游戏化互动教学活动,能在引入信息化教育游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索,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游戏化互动教学的组织实施,为学生带来沉浸式学习体验,从而对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知识做出积极的引导。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扇形统计图”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入与此相关的益智游戏,在教育游戏中,游戏画面会展示出简单的扇形统计图图形和相关数据,学生要快速的对图形和数据进行观察判断,并做出相应的选择,对图形和数据进行配对,每次完成一个阶段的游戏活动,游戏画面上会显示成功的游戏特效,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成就感,能主动针对课程知识的应用训练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发挥教育游戏的辅助作用,教师能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学生也能主动针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对课程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逐步优化教学效果,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系统探索做出积极的指引[3]。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能从多角度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探索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能提高教学效果,使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获得高效化的数学教学指导。
(一)有效丰富了数学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教师能按照教学需求在网络上搜索相关数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资源学习支持,从而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开拓学生的眼界,对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有效优化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针对性的训练[4]。
(二)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能按照学生的需求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化的筛选,还能制定合理化的教学组织方案,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可见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增强教学系统性,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
(三)有效突破了教学时空限制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突破教学时空限制,学生能随时随地的按照自身数学学习需求情况选取相关资源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5]。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探索碎片化时间的合理化利用,从而优化教学质量,使农村地区小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优化教学整体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能逐步开发信息化的教学组织环境,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做出积极的引导,从而提高教学组织成效,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针对性的训练,进而优化教学效果,为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积极的指引。
参考文献:
[1]马文清.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36(04):57-58.
[2]艾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25(11):101-102.
[3]丁建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4(23):127.
[4]唐丽萍.融为一体 改善效果——关于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33(12):94.
[5]高锦霞.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分析——数与代数领域[J].学苑教育,2019,42(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