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刘金英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
        刘金英
        仙游县郊尾湖宅小学  福建省莆田市  351299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朗读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一现状,阐述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改变这一现状,倡导教师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能力 培养策略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朗读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个小学语文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1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朗读缺乏实践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阅读充满情感,进一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不注意朗读,学生只在朗读课文时才朗读课文。他们没有融入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入境的经历。他们缺乏对学生朗读的评价,造成了朗读就是按教材朗读的误解。这就不能发挥阅读原有的作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文本的情感和内涵得不到理解。在学习课文时,单纯的朗读只会使学生对课文的故事产生兴趣,却无法理解作者的深刻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朗读的意义,只做枯燥的讲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水平,无法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验其内涵,从而影响教学质量В 小学生阅读时间不足,除了课业,还要应付各种辅导班和家长的家庭作业。压力过大会导致小学生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阅读实践上,使他们的阅读能力没有提高的空间。
        1.2单一的阅读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因为教材已经一遍又一遍,预习学习和复习无数遍,一直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导致学生不愿意在阅读上做出贡献。这也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2.1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在安排阅读任务时,不必在教材中安排内容。而是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阅读。比如,老师可以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比如童话,促进学生根据书的上下文进行阅读,鼓励学生的表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朗读。由于小学生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对语法的认知不足,很难准确、清晰地表达其语义。在朗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产生发音不规范、加词漏词等现象。也有部分学生因为自卑或过于紧张,在阅读时声音模糊,音量低。从长远来看,有些老师只会在课堂上指点好学生大声朗读,以此来弥补学生阅读能力优秀的假象。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培养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会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学生更害怕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为每个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表扬学生的良好表现,通过鼓励树立学生阅读的信心,运用情感阅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容易感染学生。因此,在朗读时,教师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朗读中应该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相应的时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更自觉地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加课外阅读时间,开展主动阅读,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适当的竞争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阅读材料,通过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积极地进行阅读练习。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带动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更加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比赛中,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比赛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使学生在比赛中初步体验到合作的力量,使学生共同提高和进步。
        2.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策略。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感体验也逐渐丰富。但仅仅通过阅读课文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层次划分非常明显,其中差异很大,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尽量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大声朗读,通过情感阅读,使学生得到情感共鸣,从而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既能促进课堂气氛的营造,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联想,使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3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词汇缺乏直觉,从而运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朗读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情感性,从而使学生体验朗读的魅力,提高阅读水平。
3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从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入手,丰富阅读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积极阅读,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用眼、耳、心去体验文本中的场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更多阅读水平较差的学生提高阅读水平,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学习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王亚敏.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0(41):184.
        [2]王芳朗读,语文的魅力体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14):26-27.
        [3]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i[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