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明茂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 四川,射洪 629209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数形结合思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将数学模型渗透到不同的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其带来的终身受益的影响。
关键字: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
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解题方法,其灵活运用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提升学生在数学解题方面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初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到实际的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并且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增强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
一、开展专题课程,积极锻炼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简化题型解题的难度。学会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函数问题的理解程度,还可以在解题方面大大简化了解题的步骤。教师可以利用分类题型总结的方式,来验证数形结合解题思路的便利性以及快速性。
例如,在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中,函数这一部分是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而且题型尤为特殊,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优化解题的思路以及简化解题思路。对此,教师可以将函数单独整理成一个模块,比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单独将其模块开展为一个专题模块,将所有数形结合的题型总结到一起,以专题课的形式开展,可以更加有效地集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的便利性以及解题的快速性。而且,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建立,对学生今后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可以简化很多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同时还提高了数学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二、概念性同化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概念的掌握也逐渐的系统化。但遇到新的概念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通过抽象学习,将新的概念同化到自己已经掌握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可以与自身原来掌握的概念进行同化式教学的。如,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正方形、等在由了这些原本概念学习作为基础,进而学生可以快速运用原本已经掌握的概念对新概念的同化和掌握,以此达到更深入放入学习和引用。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四个实际例子,然后学生可以针对性的列举出其方程,如,4X2=64,n2-2n=0,,X2+4X-5=0经过整理后为者四个式子,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这几个式子之间有何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对比,然后发现,其中5X-24=0变式后的5X=24是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其他是哪个式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仅仅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二次的。教师由此可以引出新的概念,给出定义,学生可以顺其自然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接受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通过上面概念同化的过程发现,学生通过一个原有已知的概念去同化另一个新概念过的过程要比新概念学习的过程快速的多,可以充分的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潜在性的联系,这个同化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新知识的含义,还有利于对旧知识的温故知新。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一次完整的数学模型去解决这一类、一系列问题,可以有效做到举一反三。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直观性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背景下带来的课堂优势,熟练使用计算机,将其强大的功能发挥到课堂中。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课堂提供大量的资料,还开拓学生们的视野以及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得课堂形式表现得多种多样。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函数时,ax2+bx+c=0这个方程式所对应的数学图形为抛物线,其中抛物线开口方向与a的正负有关,从传统的方式中,教师只是将该定理以及理论讲解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并没有展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展示抛物线形成的过程或者开口方向的决定因素,可以以动态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加上教师的理论讲解,可以更加充分的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以及解题的便利性,进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有效深入到教学汇总的每一个环节中,对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探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融合到每一节数学课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的模式潜移默化的将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深入学生内心,采取有效手段,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以及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并学会对其灵活应用,做到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赵徐敏.模型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白辉.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220.
[3] 戴彦雪.相互渗透,交叉作用——论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