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专项训练的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刘映红
[导读] 小学生数学普遍存在计算不细心,计算方法掌握不到位,经常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
        刘映红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第五小学 516100
        小学生数学普遍存在计算不细心,计算方法掌握不到位,经常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共性是粗心大意,计算丢分为常事,所以小学数学计算专项训练极为重要!既然是数学计算专项训练,计算题必须是有分类,有特点的!
        我们组织研究小组根据学生的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生容易犯错的计算题进行归类,编辑同类计算题进行强化训练,通过举一反三由此类题目所衍生出来的各种计算题目,融汇贯通!使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计算专项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力求灵活运用,学生计算出错率大大减少!
        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六年级小学生的计算训练的研究策略:
        一、找易错题,归类整理,并设计出基础训练题!
        (一)直接写得数。
        1、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
        通过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训练,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如何对位,从哪一位算起,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等等,设计出比较易错的题目,加强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
        如:0.75+0.12=    0.8-0.16=      50.24÷3.14=
            2.55-0.5=     3.14×12=       0.4×0.6÷0.4×0.6=
        2、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
        百分数的计算,最多学生认为一个数乘百分数,可以用这个数乘百分数前面的数,再在结果后面加个百分号,所以都错在做百分数除法时,直接用百分号前的数除以另一个数,或者用另一个数直接除以百分数的前面的数,在结果后面加个%,结果就错了。如:50÷25%=2%是错的, 50÷25%=50÷0.25=200才对。我们通过类型题的训练,再次提醒学生,百分数的加减乘除都先把百分数改成小数再进行计算,减少计算的失误。
        如:1-80%=      240×87.5%=        50÷25%=
            25%×0.8=    50×(1+40%)=     56%+44%=
        3、分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
        只要转换成相同类型的数才计算就可以。我们主张把百分数改为最简分数再计算,因为有的分数改成小数会除不尽,所以不主张学生把分数改为小数再计算。
       
        4、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训练。
        为了让学生巩固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的联系;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分数变成小数,如:=7÷16=0.4375;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变成分数,,例如:0.64改成分数为,并化简分数为;根据百分数的意义,使百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如:32%=0.32,反之:0.125=12.5%;。
        如:
       
        5、3.14的乘除法计算。
        π的计算经常出现在圆的周长,面积计算中。π通常取值3.14。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也是学生丢分较多的,因此,我们要多进行3.14的乘除法的计算训练,加强学生对3.14的乘积的印象,帮助学生减少计算的失误,在解决圆的问题时避免计算丢分。
     
        (二)解方程。
        解方程的题型中,比较特殊的方程有带比的方程,如;有其中一个数乘χ再加减另一个数的方程,如:4χ-0.5=3.1,4.5+33%χ=7.8;也有两个加数或者减数都成χ的方程,如:23χ-17χ=480;还有分数中的分子是χ的方程, -5%χ=15等等,形形色色的方程,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便可增强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三)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是计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简便计算。学生对各形各色的简便计算掌握不够到位,所以,简便计算的训练也可设计多种形式的题型,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四)脱式计算。
        部分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中运算顺序掌握到位,或因为简便运算的题做多了造成乱用运算定律,以致运算顺序搞错而丢分。如:0.6×4÷0.6×4;188-26+72等等。
        (五)列式计算。
        在列式计算的题型中,学生主要出现审题不准确,或列式时不注意运算顺序的排列,不会加括号或乱用括号的情况也时常发生。所以要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文字题让学生巩固训练,少出现括号乱用现象。               
        如:
      
        二、讨论历年来与以上题型相似的题型列举出来,并设计出强化训练题!
        组织研究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在计算中比较容易失分的类型题找出来,做好记录,进行归类,设计出各类计算训练题。
        三、研究小组探讨训练的效果,并加以总结与改进!
        每次计算训练批改以后,针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讲解;研究小组集中交流训练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再次设计部分题的加强训练。通过分类出题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次训练巩固了学生易错题的审题能力,及计算能力。研究小组不断探讨于研究,总结、改进,有利于教学更高效地进行,减少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失误,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