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晓娥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城关中学7223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在不断探究的问题。由于数学课的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理论性的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需要不断思考、探究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率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
引言: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受到明显的重视,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活跃。然而,其中仍然存在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需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清楚的认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源出发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较大的隔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讲解书本中的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也一直把教师视为课堂教学权威,假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学生也不敢提出质疑,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关系极度恶化,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当前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平等的眼光和态度面对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大胆的展示自己,勇于表现自己。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前提,只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鼓励学生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大胆提出质疑,使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和谐融洽。教师需要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用尊重和宽容对待学生,对于自认为重要的观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接受,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其次才能真实的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安排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课堂每一节课是四十五分钟,教师需要在这四十五分钟内完成当天的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应当合理分配自己讲解的时间和学生联系的时间,每节课都应当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帮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内容。其次要安排合适的活动内容,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安排教学活动,明确课堂教学中需要讲解的内容,对整节课进行清楚的环节设置。再次是要设置合理的活动方式,数学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方式的设置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备课,将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而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再次,选择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轻松的获得知识,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新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课堂练习进行有效设计,课堂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当遵循目的性原则,在练习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要求学生,使每个程度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有效地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启发诱导性原则,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因式分解》的教学时,很多学生在学完新的知识之后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够掌握所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基本的讲解之后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来巩固新知识,回忆旧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练习之后,教师应当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合理安排,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雷军平.高效课堂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4):47-48.
[2]王小梅.浅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