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赵德亮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施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赵德亮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教育和体育局 251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施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所谓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判断及推理的能力,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准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该能力注重有条理、有层次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繁多,不仅要求学生要深入理解、掌握要点,还需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进而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不同的数学思维作为解答疑难问题的钥匙,以高效快捷的解决数学难题。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过程应该是富有探究性的,教师只有将不同数学理念教学融入课程中,才能培养出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应用数学,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还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从它的整体性、独特性出发,注重条理性和层次性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为出发点,以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为落脚点,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并为其今后成长提供有效助力。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如下:首先,有利于提高解题效率,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内容和难度进一步提升,其计算过程更为繁琐,因此,其数学解题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的。如果学生不具备思维能力,仍是采用传统的解题手段,不注重推理和推导,不仅会极大的影响解题效率,其思维方式也将遭到限制,只会片面且呆板的按照步骤,不利于学生全方位成长。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能够让学生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将复杂繁琐的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通过一步步推理求证,实现学生的思维迁移。因而,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一些数学思想让原本的问题具体化,借助于多元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经常采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推理、推导。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1. 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理解程度较低,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注重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行探索、自行思考,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或者解惑者,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有效实现学生思维的激发,让学生一步步进行推理和验证,让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并培育学生自主解题的能力。
        2.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深刻践行数学思维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思维的灌输者,所以在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时,老师要时刻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观察情况,不能让他们偏离主题,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发散自身的思维。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为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教师可以结合图形进行详细讲解,让抽象的函数问题直观化,让学生迅速掌握函数的概念,结合教师的引导,去进行二次函数性质的探究,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逻辑推导,形成其逻辑思维,帮助学生今后快速解答实函数类问题。再比如在完全平方式(a+b)2=a2+2ab+b2的教学中,该公式实际上是数学家从对称的角度思考,也就是所谓的换位思考结合数学推理,经过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左脑负责逻辑推理,右脑倾向于空间思考,所以利用案例有意识的将秩序关系和逻辑关系结合,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选择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典型例题是引导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教师首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带入到数学知识探索当中去,培养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再一步步引导,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推导出结果。例如给出一个例题:,则y的最小值为?这种题目是数学中较为常见的例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教师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道题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若想求出被开方式的最小值,无疑顾此失彼,于是可以将原本的式子进行转化:。原本的问题则转变为在X轴上求得一点C(x,0),使得其到两点A(-1,1)和B(2,3)的距离之和,(CA+CB)最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然后借助于坐标图迅速找出正确答案,且具备一定的推理性,学生一步步完成步骤的推导,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形成。
        4.教师要经常性设问,鼓励学生探究
        数学解题一直是教学难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不理解、碎片化知识较多,另一部分则是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从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方向出发,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中经常性设置具备层次性和推导性的问题,对学生实现从易到难的引导,无形中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总结
        数学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必要性,在课堂中注重“导”而非“教”,让学生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掌握数学的本质,发散自身的思维,并深度掌握数学的研究方法,促使其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薛妹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169-170.
        [2]郭海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6):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