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 吴剑
[导读] 我国新课标改革后,素质化教育要求全面发展,除去基本德、智外,也更加重视体育的教学
        吴剑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下洋侨育中学
        摘要:我国新课标改革后,素质化教育要求全面发展,除去基本德、智外,也更加重视体育的教学。然而初中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压力都相应的增加了,导致大部分初中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低下,因此体育课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锻炼身体的重要学科。本文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角度探讨,让教师及学生都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带领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加强身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主动参与
一、引言
        体育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也是一种智力的活动方式,用来提升身体素质,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结实的身体基础。此外,在全世界文化中,体育文化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衡量社会发展及规模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外交不断扩大,体育作为一种交流文化也必须要重视起来。如今,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并不完善,在传统教育理念上,对体育这一学科对教学不够重视,这样陈旧的观点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及教师对体育的教学,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低下及体育文化的传播。
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致低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有时候身体素质存在先天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体育成绩不理想,这影响到了学生的成就感,成就感低,参与感也就不高了,如此循环会让学生失去动力;还有一些学生存有着侥幸心理,对于体育课,怕累,不想运动等等的心理,导致上体育课时偷工减料。而且我国计划生育以来,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宠爱,从小就娇生惯养缺乏锻炼意识;并且初中生正存在青春期,逆反心理较强,有着自己的思想,喜欢与人对着干,这都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欲望低下的因素。
(二)体育教学本身内容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缺少积极性。
        在学习竞争压力急剧上升的趋势下,大多数学校只会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这样过度的偏向,使体育教师都以应付的态度教学,只为了达到学校安排的体育标准,用统一一套枯燥单一的体育教学反反复复使用,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都是处于被迫教学的状态,也只是为了完成体育老师交代的任务罢了,缺乏了主动性。在素质化教育推广后,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但是通过了解,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实施好这个政策,影响到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1]。
(三)学生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低。
        我国虽然对教育上安排了体育达标标准,但是这并没有完全起到最初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期望。反而,使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性加强,只为提高体育成绩而已,反复练习考试“重点”。

也存在着一些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就是为了玩和聊天,由于教师对体育课不重视导致也没有抓住这些爱玩学生的兴趣,来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导致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也只剩聊天了。总结来说,学生缺乏兴趣,这也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积极性缺乏。
三、体育教学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主观意识。
        如今,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里,学生的主导地位不可忽视。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合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独有的个性。传统教育把结果过于看重,使教学模式都是固定的,教师推着学生向前,学生失去了主导地位。初中时期还是处于启蒙的阶段,那么教师就要做好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让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从思想上改变。
        态度决定一切,想要改变态度要从思想这一根源层面入手。因此想要改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要从学生的思想上下手。那么教师就应该在体育课堂上通过一些方式让学生重视体育。大多数初中生在意的只是能否上一所好高中,对体育这一科目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可以从体育的概念、文化发展、学生兴趣等等方面慢慢使学生建立起终身锻炼的观念。
(三)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传统体育教育所安排的内容都是较为单一的,由于体育教师及家长的关注点在于体育成绩上,对那些内容反反复复使用,枯燥无味。并且体育教学规模都是集中练习考试项目,没有其余安排。这样的教学模式及内容不会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学生只是像机器一样运作,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的内容,根据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来改变教学的规模。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体育教师们讨论,创造符合学生兴趣的内容,安排更多的项目,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2]。
(四)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学生。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就要建立一个好的榜样形象。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带动学生积极性。当和学生共同运动时,会发现一些学生的潜力,扬长避短,加强其优点,这样会是学生充满成就感。并且可以观察学生的特点,每个学生适合的运动不同,可以多安排一些运动项目,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启发他们的运动激情,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变为动力,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正是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看重成绩,也要注意身体素质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及兴趣取向安排每一节体育课的内容,做到体育课充实有趣,让学生以娱乐放松的形式锻炼身体素质。如此,不仅仅提高初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为我国体育文化培养了潜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彬.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03):144-145.
        [2]张明.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