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朱鸿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开展,学习成绩已经不能够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朱鸿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教育局邮编:355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开展,学习成绩已经不能够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社会各界更多强调的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培养。当前,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各个学科都在依据素质教育的最新理念进行教学方向的调整和教学策略的创新。就小学阶段音乐学科而言,音乐教育自然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音乐素养已经逐渐渗透进日常教学生活当中,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时重点研究的话题。开展音乐教育,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提升学生的音乐涵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将紧扣核心素养,积极探索在音乐教学中的文化理解,以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文化理解;教学策略
        
        简言之,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自身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格。而音乐文化理解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它是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对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的理解[4]。小学音乐新课标,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增加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想元素,增强了文化理解素养的培育。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歌曲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游戏等要形式,将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尤其要强化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文化理解,使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之所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全面落实音乐教育目标。
        一、歌曲学习——夯实文化理解基础
        歌曲学习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翻开小学音乐课本,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学期的歌曲学习都有科学合理的安排,且篇幅所占比例极大。由于歌唱本身是一种富有魅力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歌曲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旋律和声音的训练,包括音准、节奏、速度、情绪等各种音乐要素的训练。同时,从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中,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领会音乐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音乐之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文化的理解之中,并通过音乐文化理解更深刻地表现歌曲。
        比如,在进行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唱支最美的歌》歌曲学习时,本首歌是一首节奏优美,蕴含民歌韵味的儿童歌曲,借助抒情的旋律描绘出边疆山寨芭蕉林的美好景色,在结尾处表达了对解放军叔叔的崇敬之情。在进行这部分的音乐学习时,教师首先应该丰富课堂形式,不再采用单一地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教学方式,而是将这首歌进行声部划分,引导男生和女生分声部演唱,并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不同的情绪。同时,通过设计前奏、分组演唱(自行设计演唱形式)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这样的创新方式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学习相关的演唱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作品播放,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感受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塑造,感受到歌曲当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体会解放军同志无畏无私的奉献精神[1]。
        二、音乐欣赏——提升文化理解深度
        音乐欣赏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来帮助学生了解与熟悉音乐语言,理解与领会音乐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使学生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官能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课大多处在第一阶段官能的欣赏,在这个层次上听音乐,则没有思考音乐。由于音乐欣赏课教师更多把重心放在教唱课上,且教学方法单一,课毕大多学生还是“听不懂”,听过就忘了,更谈不上有音乐记忆。


        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自己要充分理解歌曲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其次,要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录音、投影等多媒体手段,创设集声、情、乐为一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活动中,对音乐产生心理上的感情反应,进而理解与作品相关的音乐文化。
        比如,在进行《祖国印象》的歌曲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欣赏曲目《我和我的祖国》一起展开知识学习,两首歌曲的旋律不同,但是其中蕴含的文化理解和深层情感相同,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与祖国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怀,以演唱曲目为主,以欣赏曲目为辅,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深化文化理解程度[3]。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音乐知识,训练了音乐技能,还初步了解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等背景,有经验的教师将音乐欣赏课与文化理解提升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使音乐欣赏课成为发展学生认知、传承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
        三、音乐游戏——助力文化理解交流
        所谓音乐游戏是用动作与节奏吻合的游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途径,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小学生的注意力是特别容易分散的,且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比成人短很多,常常在听课时走神。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是走向成功教学的基础。国内外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组织学生适当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将大有裨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游戏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还有利于学生体力、交际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时常采用音乐游戏这一倍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且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目前来看,小学音乐游戏常见的类型有音准类游戏、情境表演类游戏和综合游戏等,无论是哪种游戏类型,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保持愉快、活泼的积极情趣,掌握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理解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文化。
        如教湘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春晓》,该课的教学重点不仅让学生用甜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更重要的是紧扣单元主题,认知春天。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领会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百花齐放的季节。而如何认知春天呢?教师就引入音乐游戏,给学生准备一些春天景色的卡片,卡片上有柳树,有小溪.有布谷鸟等等,让学生扮演各自的景物,叙述自己的身份,诉说着春季的情怀。这首歌划分为A乐段、B乐段和C乐段,在教A乐段时,通过接龙游戏,教师唱上一句,学生唱下一句,师生接龙,以此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并从中感受古诗中的音乐美。
        结束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促进小学音乐文化理解具有多种实践途径,良好的音乐素养是学生能够强化艺术能力、提升鉴赏水平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积极探究,不断寻求更多创新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向贤.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材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刘莉.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50):243-244.
        [3]侯乐萌. 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反思与创新[J]. 中国教育学刊,2019(S2):45-46.
        [4]陈如意.《体验式教学法实现高中音乐鉴赏课“文化理解”的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 -20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